《蜗居》:生活从哪里开始跑题?
《蜗居》:生活从哪里开始跑题?
各大城市地王频现,房价也让无数工薪阶层心神不宁。一部被友指责台词 露骨 的电视剧《蜗居》就在这个时候恰当地出现了。剧情讲述一对夫妇在上海生活买房的艰辛历程, 海藻 不堪房价的压力,为了姐姐的幸福,舍弃了爱情,用身体换别墅,演绎了一幕残酷的 生活剧 。二奶与贪官的爱情故事,成为了某些友眼中的梁祝式的真爱,燃起了不少 小三 的期盼。因为现实过于残酷,剧情过于真实,所谓台词 露骨 也就失去了批评的分量。
当然,不能说贪官与二奶之间的感情未必就不是真爱。依我看,这部电视剧最大的问题在于将房价作为万恶之源,房子成为了家庭悲剧、爱情出轨、贪官腐败等等社会问题的挡箭牌。影响生活的因素并不仅仅是高价房,一个人幸福也不完全受房价的干扰,《蜗居》回避批评现实的锋芒,以爱情作为遮羞布巧妙地转嫁了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只能说明导演的投机获得了回报。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在解码金融逻辑,还原财富密码的过程中,一直主张在 非人格 经济交易中用 证券化 来解决个人 融资 难题。即资本证券化可以释放被儒家文化、血脉亲缘等抑制的消费能力,这样家庭成员不用承担过重的债务而背负伦理道德压力,经济独立的血缘之间可以追求更多的家庭幸福。但陈志武教授没有考虑虚高的房价,也没有想到现实养老问题。如今儒家文化还没受到资本市场冲击,伦理道德就已一触即碎; 证券化 还没有解决工薪阶层的房贷问题,友就开始讨论 为什么一定要留守大城市 。在社会急促转型中,一个市场化不完善,交易不透明,规则不完善,传统价值观念被利益交换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底线。
年初,小沈阳穿着一件 跑偏 苏格兰裙裤红遍大江南北,实际上跑偏的是观众的欣赏口味。口味这种东西实际上是风水轮流转,充其量就是娱乐而已。而《蜗居》对高房价下生活价值的阐述,则容易把无力挣扎的小资带入以金钱、交换、出轨等关键词为中心的遐想之中。这难道不是都市人的速成致富哲学么?在物欲时代,消费占据了感官,也吞噬了个体生活。借用一句流行MSN签名来自嘲: 走的太快,请停一停,让灵*跟上脚步。
本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他 亲自 打着一把黑色的雨伞走下舷梯;石家庄遭遇大雪之后,天然气供应全线告急,南北供暖引发争议;灾难片《2012》有了中国拯救世界之说,而一句 只有中国人能按时完成这些工程 的台词却让友五味陈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