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机能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探讨64406 [复制链接]

1#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探讨


摘要:城市生态园林工程作为改善城市环境条件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和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家园,由于社会工业粗放式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建设与发展生态园林,并合理配置植物,在净化城市空气的同时,能降低生态园林建设成本,提高城市绿化效果,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中国论文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1.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1.1均衡原则


在生态园林中,各类植物姿态各异,或错落有致,或相对整齐,为确保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观赏性和稳定性,应遵循均衡原则,在充分了解植物属性和姿态的基础上,合理地配置园林植物。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掌握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以便更加科学地配置植物群落,使其与环境更好地相融。在配置园林植物时,不仅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还应遵循规则式和自然式的均衡原则,从而实现错落有致的美感。


1.2协调、统一原则


往往不同植物,其形态、颜色等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是植物选择和搭配时需要重要考虑的因素,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注重植物颜色、形态、线条以及搭配比例等,能充分展示出园林结构的多样性。为避免园林植物配置结构混乱,植物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相似性,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视觉效应。在配置植物时,如果变化繁复,整个设计会失去美感,降低其观赏价;但过于平铺直叙,缺少变化,就会显得园林景观单调,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园林设计和植物配置中,把握好变化的度,遵循协调、统一的设计原则,提高园林的美感和观赏价值。


1.3以人为本的原则


不同植物对其自身生长环境及生长条件具有差异性,在生态园林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植物自身对环境的要求以及植物相互的生长关系,以确保生态园林系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生态园林建设与服务的对象为人类,因此在生态园林设计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尽可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与生态需求,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充分体现出生态园林的应用价值。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


(1)乔木作为城市生态园林绿化的关键植物,对改善环境、保护环境以及美化环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仅仅利用乔木进行配置,不仅会给人以单一、呆板的景观视觉效应,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出乔木的生态效益。因此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中,可以以乔木为主,将藤木、灌木、花卉、地被等植物群落融于一体,为人工栽培群落的设计提供充足的素材。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不仅以植物为主景,还是以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构成的主景,都应做到主次分明,从而发挥出生态园林空间景观的风格与魅力。同时植物配置还应考虑人工植物群落的结构性和层次性,充分利用有限的园林空间,在丰富园林绿化景色的同时,增加单位面积的绿化量,最大程度实现生态效益。


(2)一般而言,不同植物千姿百态,其所产生的观察价值及生态价值具有一定的差异。那么在生态园林配置植物时,应充分考虑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协调性,结合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季节的变化,避免植物配置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同时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采用高低、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等对比手法,利用艺术构思,以乔木、花卉、灌木等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植物分层配置,确保各个季节的园林景观都有可观赏性,弥补传统园林景观单调、呆板等不足,充分展示出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3)在规划和建设生态园林时,需要结合生态园林实际情况,注重系统结构、布局形式与当地地形、水系统之间的关系,基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可以孤立种植单株树,在发挥其观赏作用的同时,实现园林构图艺术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植物,能使城市更好地融入自然,展示出生态美感,从而促进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3.结语


生态园林设计是一项集艺术功能、审美功能、生态功能为一体的艺术工程,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应结合当地人文、民俗等特色,深入分析园林自然地形地貌,遵循一系列的配置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配置方式,确保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和生态化,积极推动我国生态园林良性发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