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机能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跌倒是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因老年人摔倒 [复制链接]

1#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

这虽然是一句励志的话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

一次跌倒

可能从此再也站不起来了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让国人震惊,也让“老人跌倒”话题成为热搜。据报道,袁隆平院士的离世可能与跌倒有关,据他的保健医生说,袁老今年3月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后医院治疗。

对于老人来说,

“防跌倒”可是一个大事!

据全国疾病监测数据显示,“跌倒”已经成为65岁以上老人因伤致死的首因,年龄越大,发生跌倒并因此受伤或死亡的风险越高,也有人说:“老人跌倒是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老人跌倒”究竟该怎么防?该怎么治?

跌倒对于老年人,为何如此可怕?

人到老年,身体机能明显下降,随着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情况出现了,任何一次看似普通的跌倒,都可能导致腰椎及股骨颈骨折的发生。

由于老年人行动通常比较缓慢,表面看,老年人跌倒造成的外伤通常不重。然而,可怕的不是骨折,而是骨折后的一系列反应。外伤后的疼痛及功能障碍导致患者长期卧床,让老人身体脆弱的平衡被打破,身体机能陷入紊乱,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这才造成老人跌倒后“一病不起”。

现代医学技术已经足够发达,骨折手术对于骨科医生并不困难。可是,面对老年人,情况就不同了。例如,很多老年人长期服用一些治疗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药物,做手术要停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本来老人需要这类药物防止血栓形成,一旦停用,身体的平衡被打破,很容易出现中风及心肌缺血等状况,再加上骨折的伤害、手术的打击,这些都是让患者和家属畏怯的难关。

骨折之后,老人因为疼痛导致行动不便,可能需要待在家里甚至卧床静养,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在身体和心理上,老人都受到一定的打击,而长期居家或卧床又导致老人出现的压疮、便秘、失眠、焦虑、血压血糖升高等情况,会进一步加重病情,也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床上进食误吸、肺炎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

从日常抓起:预防“老人跌倒”

统计显示,老人最常见、最容易摔倒的地方是洗手间。有老人居住的家庭,建议尽量少使用光滑的瓷砖,要在墙上装一些扶手、在地上装防滑垫,让老人在淋浴或如厕时有扶手、不易滑,行动不便者,建议使用浴用防滑凳。

在行走方面,家里拖地之后,地面还没有完全干,老人不要随意走动。对于行动不便者,必要的时候,出行可以选择辅助工具,比如拐棍、拐杖,移动扶椅等助行器。

南方的梅雨季节、寒冷季节,摔倒就医的老人均比较多。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老人不宜外出,特别是下雨天路面很滑,很容易摔倒,对不熟悉的环境要小心,起床的动作要慢,穿衣服尽量穿简易的衣服,不要动作太快、用力太猛,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头晕等。

从根源上预防:减缓骨质疏松

老人容易骨折,和大多数老人都有的骨质疏松密切相关。那我们要如何延缓出现骨质疏松呢,在此,专家给出几点建议:

坚持运动。运动就像储蓄,只有长期坚持运动,才会有收支结余。老年人不要仅仅是散步,有条件的,可以坚持做一些带有适当负重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举小哑铃,努力锻炼肌肉,当肌肉结实之后,哪怕是受到冲撞,受损的可能是肌肉,不容易伤及骨头。

合理饮食。尤其要补充富含蛋白质及钙的食物。适当吃一些肉类食品,多喝牛奶。不宜过多饮茶,因为茶中含有茶碱,容易导致钙流失。保证每天至少毫克钙的摄入,必要时可以通过食用钙片来补充。

晒太阳。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身体会产生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建议每天早、晚各晒10-20分钟,避开暴晒。

定期体检。过了五十岁之后,特别是女性,在月经停止后,身体的激素水平降低,极容易造成骨质疏松。绝经期女性体检时发现骨质疏松,要及时进行干预。

“伤筋动骨一百天”是真的吗?

以前,许多人都会有“伤筋动骨一百天”的认识误区,很多老年人摔到骨头之后,会选择长期卧床,慢慢恢复。

这其实是不对的!

长期卧床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在东莞,老年人骨折对外科治疗的接受程度比较高。疼痛和功能障碍是骨折带来的最大问题,尽快地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是外科治疗的目的。只要患者不痛了,功能恢复了,就能告别卧床下地走动,也就没有那么多并发症了,机体的平衡也得到快速恢复。

注意啦!!!

老人出现跌倒后,不要急于搬动,要呼叫,让救护车用担架来搬运,尽可能减轻因搬运不当造成的疼痛及二次损伤,并医院救治。如果周围的人实在需要搬运老人,注意要像一块“平板”似的整体平移搬运,不要采用“抱起来、背起来”等方法,以免加重损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