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机能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明明艺术家用本土的艺术滋养自己才不会走偏 [复制链接]

1#

王明明:艺术家用本土的艺术滋养自己才不会走偏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李可染的人物画(左)与古人的人物画。


  相关新闻: 用特殊的方式纪念 李可染作品展北京首展罕见人物画


  2010年12月5日下午2点30分, 画龙点睛 李可染的世界系列作品展(人物篇) 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开幕。此次展览主要从人物画的角度回顾了李可染的创作历程以及艺术成就,展示了艺术大师的艺术风采。展览共展出李可染水墨写意人物画40余件,水彩以及白描人物画20余件,李可染常用印以及书法座右铭、速写本等文献10余件,此外展览还呈现了李可染早期绘制的宣传画。其中很多人物画和宣传画都是首次向公众展示,实在难能可贵。在开幕式现场,雅昌艺术专访了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先生。 雅昌艺术: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此次展览的情况。 王明明:这次展览是北京画院与几家机构、李可染基金会和邹佩珠先生举办的李可染系列的作品展,将持续5年,每年12月5日在北京画院就有一次他的专题性展览。这次 画龙点睛 是他的第一次展览,因为12月5日是李可染先生去世的日子。我们每年办这个展览以纪念他对艺术的贡献。同时我们通过一年的时间,去研究李可染的下一个不同的专题。李可染先生的作品非常的丰富,他积淀的中国文化需要我们去研究,通过研究,通过社会上的力量对他进一步深化的研究,我们将给观众呈现出来一个非常深入的展览。 雅昌艺术:此次展出的人物篇,以前很少出现过,有很多作品是第一次展出。 王明明:对,因为有很多画是在社会上流散出去的。这次,我们包括家属捐赠的这些作品,还有一些机构的作品,很多藏家鼎力相助,经过家里、基金会共同审定,把他的精品选出来。 雅昌艺术:李可染先生在人物画上有哪些成就? 王明明:因为他的人物画,可以说跟中国传统的人物画一脉相承,他学习了传统,在上世纪40年代,他画了很多简笔的人物,他强调的是人物的形神兼备,强调的是神,虽然很多题材是历史上历朝历代都画过的人物,可是他给他们赋予新的理解和新意,所以现在我们几十年过后再看的时候,也非常有趣,而且也是非常的精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