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60465.html气化一词在《黄帝内经》中首次被应用。其所论的气化是指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的一切变化,包括生、长、消亡所带来的影响。实际上理解气化也相当简单,气化就是指气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地说,是指体内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以及相互转化。
人体各个脏腑的机能活动,都是以特定的方式来生存和表现的,必然有不同的气化方式,从而决定了其不同的生理机能。人体的阳气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促进各脏腑机能活动的动力,是精,气,血,津液化生,输布,代谢的动力源泉。阳气具有温煦和推动人体活动,促进脏腑功能的作用。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否则,阳气虚弱,温煦,推动无力,就会产生骨节筋肉拘急挛缩之症。
气化是指水液代谢的机制,它是一种机制。中医认为我们所饮用的水,包括食物中所含的水,需要脾,肺,肝,肾,心的综合代谢才能维持水份的正常分布。一定量的水维护人体的生理需要,这部分水被称之为津液。另一部分人体用不了的水将被从不同的通道排出体外,这部分水被称为浊水。这些通道包括出汗,呼吸,眼泪,小便,大便,妇人白带等。这些通道均和以上五脏相关。
五脏要有良好的功能,才能使一部分水变为津液被人体所用,各脏要有正常的脏气,这种脏气,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阳气。阳气利用这些水的方式就是“气化”。津液的输布和排泄,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个脏腑,但是其中最主要的脾的运化水湿,肺的通调水道,和肾的蒸腾气化作用。所以就人体内的水份而言,气化是个“升清降浊”的过程。如果“气化”失职,则津液不能被正常利用,浊水不能正常排出。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水液代谢方面的问题。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有诸外。气化夫职的异常情况必定会通过一些人体外在的现象表现出来,如眼干,鼻干,口干,舌干,咽喉干,大便干燥,小便不利。阴道干燥。皮肤干燥等这些窍道粘膜失于津液滋润的表现。还有浊水不能排出导致的病理产物,譬如湿,痰,水饮等。再严重就是血液量减少出现的许多问题。
血液具有濡润和滋养等重要营养作用,在体内循环贯注,它是由营气,津液以及肾藏之精所化生。血液是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营养物质,也是精神情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主要来至于水谷精微,而水谷精微的化生,则主要依赖于中焦脾胃的消化吸收。若饮食物长期摄入不足,或脾胃运化功能长期失调,均可导致血液的生成不足,从而形成血虚的病理变化。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血能生精。故《诸病源候论》说:“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而精又是化生血液的物质之一。故《张氏医通》说:“精不泄,归精于肝化清血”。
总之,气化的核心就是人体阳气要充足。如果阳气虚弱。就会气化无力,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大补阳气,是解决气化无力也就是水液代谢问题的关健。另外上焦是气和津液的通道,又是气化活动的场所,因而,三焦的气化功能,概括了肺、脾、肾等脏调节津液代谢的功能,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所以三焦气化失司,概括了全身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