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机能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双奥助残专业培训专家郝传萍见证了社会整体 [复制链接]

1#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在车水马龙之间,如何帮助一名手足无措的盲人?推行中,如何让坐在轮椅里的人可以体会到充分的安全感?北京年冬残奥会比赛即将打响,而在赛场内外服务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已经对于如何助残接受了全方位的培训,他们将用专业水准为赛事进行服务。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特教系教师郝传萍便作为培训讲师参与其中,她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近40年。曾经是北京残奥会志愿者培训项目协调人、培训专家及助残技能培训讲师、盲人定向行走动作示范教师。

在本次冬奥会上,她也全程参与了《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残疾人服务知识手册》的编写工作,并受邀前往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各个场馆进行助残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图为郝传萍在线为志愿者做助残培训课程。受访者供图

“对于助残培训工作,年之前还是一张白纸,而如今社会整体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于残疾人,人们也不再陌生。北京年奥运会的举办,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无障碍环境的改变。”郝传萍感慨道。作为一名“双奥人”,郝传萍见证了社会整体助残意识的提升,她感到,此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助残培训工作的推进也因此水到渠成。

对话

此次“无障碍”还考虑到了老年和儿童

新京报:在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残疾人服务知识手册的编纂过程以及内容中,相较于年夏季奥运会有哪些区别和亮点?

郝传萍:最大的区别是全面。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残疾人服务手册是面对冬奥会、冬残奥会整个赛会的服务知识手册,内容非常全面具体,实用性很强。相较于夏奥会,助残技能的变化不大,在礼仪、理念上稍微有一些调整。过去单方强调尊重残疾人,平等对待他们,那么怎么平等和尊重呢?在手册中增加了很多实例。可以参与服务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可以看到如何支持残疾人参赛。但总体来讲,年奥运会对于助残的整体理念还是超前的,当时就提出了平等、尊重、共享这样的理念。

此外,手册中最大的亮点,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无障碍设施的介绍。不仅只介绍残疾人个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也介绍了环境中、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现在的无障碍设施的技术是比较现代的,比如场馆内随处可见信息电子显示屏和导航机器人,还有声音标识。

其实,残疾状态会存在于人生命全周期的某一个阶段。无障碍会针对所有有需要的人,而不仅仅是残疾人。因此,年的服务手册中对于无障碍设施的介绍不仅考虑了残疾人的使用,还考虑了老年人、儿童等不同人群的方便使用和合理便利,比如班车站尽可能离看台座位区近一些等等,场馆里还设有无障碍区域,方便使用轮椅的观众。

新京报:本届冬奥会知识手册的助残服务理念和技能框架继承了夏季奥运会的内容。年夏季奥运会的手册编纂的过程比现在更难吧?

郝传萍: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吧。当时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承担了残奥会的助残志愿者的培训项目,我作为项目协调人,从培训方案的编制工作到培训,可以说全程参与其中。

年夏季残奥会不仅是我国第一次举办,而且是历史上第一次在奥运会之后在同一个城市举办残奥会,没有现成的东西可参考,大家都没有经验。但你知道,咱们中国人办事儿一定是最高标准的,于是,当时奥组委志愿者部组织了全国将近30多个专家参与其中,有特殊教育领域的、残疾人康复领域的、从事残疾人体育领域的、也有残联的工作者、NGO组织等,涉及各行各业。

我们从调研开始做,调研残疾人、志愿者、特教老师和残联系统的人等等,了解征询各方需求,然后按照奥运会的体系,做了助残志愿者培训的方案。培训得有课程,于是我们就围绕盲人和肢体残疾这两类残疾人,针对他们的核心障碍、需要什么服务,设计助残技巧和礼仪。比如志愿者如何帮助他们行走?如何了解对方的心理而做到尊重?不仅设计了技能培训课,还设计了助残理念和助残礼仪课程。

奥运会结束后我们这些专家都自称为“梦之队”(笑)。因为当时一点儿杂念都没有,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为国家做好这件事。这件事做了两年,很辛苦,尤其是在年下半年、年那年,周末几乎都没休息过,一到周末就给志愿者培训,而且毫无怨言。

整个社会的助残意识都有很大提升

新京报:当时的志愿者培训和冬奥会的培训有什么区别吗?

郝传萍:年夏季奥运会的志愿者体量比现在大,我们特别设立了培训基地帮助志愿者熟悉和了解残疾人,先培训师资和组织志愿者的工作人员,再培训骨干志愿者,最后再临赛前,把三万多志愿者都培训了一遍。

培训需要实践,他们还要去实际帮助残疾人,比如帮助导盲。有些街道的“温馨家园”也会开放,给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提供和残疾人接触的机会。测试赛时,场馆里结合流线给场馆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

而此次冬奥会的培训时间相对就短了,志愿者也少。因为今年盲人运动员少。在年我就已经去张家口对骨干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在转换期对志愿者的培训主要在线上进行。

即使有了年的基础,年的助残培训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感觉人们对残疾人不是那么陌生了。年奥运会接着就是亚残会,而且这些年定期举办全国残运会,整个社会对于残疾人运动有一定的认知,助残的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的志愿者们也非常地认真,他们比较独立,有想法,会思考。

新京报:你提到了要培训志愿者一些助残技能。具体哪些技能是需要特殊培训的能否展开说说?

郝传萍:比如导盲是有技巧的,作为引导的人,如果看到有盲人需要帮助时,首先要征得同意,然后用右手手背轻轻碰触盲人的左手手背,盲人的手便会顺着你的小臂滑上来,握住引导人的肘关节。引导的人右手臂要保持不动,在上、下楼梯或者有台阶和障碍物的地方可以提示一下,让盲人先有个心理准备。

帮助残疾人要有一个基本的理念,就是“你只是一个辅助”,不要主动替他去做事情。每一位残疾人的障碍不同,帮助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

再比如,推轮椅也是有技巧的。斤的壮汉不一定比一个女士推得更舒服。通常推轮椅用胳膊使劲推,推的人会很累,坐的人没有安全感。其实握轮椅的手只需要握住扶手就可以了,腿部用力,用自然行走的动力让轮椅动起来,坐的人才会比较稳。比如我母亲也坐轮椅,我哥哥比我又高又壮,我母亲就觉得我推得比较舒服。

新京报:培训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助残礼仪方面,会强调哪些?

郝传萍:在赛会服务的时候,还需要志愿者们心细一些,多观察,将平时学到的一些理论与技能灵活应用,最主要的还是要尊重运动员的个别差异,不要过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