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五脏六腑-脾系统
一脾的概述
位于人体中焦,横膈之下的腹腔内
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
在液为涎,在体合肉,在窍为口
其华在唇,在志为思,藏意
宜升宜健,喜燥恶湿
属阴中之至阴,五行属土,与长夏相应
二脾的生理功能
主运化
主升清
主统血
(一)主运化
1含义--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精液。并吸收,传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2意义--是整个饮食物代谢过程的中心环节,各组织器官的营养需要脾主运化的功能来维持。
3生理过程--运化水谷,运化水液
(1)运化水谷
(1-1)含义:是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并传输其精微的作用
(1-2)运化过程
消化:帮助胃肠将饮食物化为精微和糟粕
吸收:帮助胃肠吸收水谷精微
输布:通过精散作用,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再经肺的宣发和肃降而输布于全身,以营养脏腑形体
(1-3)具体过程
食物摄入进来之后,经过胃的受纳腐蚀,把食物转变为食糜。
经脾气的作用,下传至小肠。
通过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再通过脾气的转输,将食糜化为精气血津液,最后被其他四脏所使用。
(1-4)脾主运化的生理意义
脾为消化系统的主要代表,与胃肠等配合完成复杂的消化功能,脾吸收的精微物质是气血化生的主要来源
运化功能正常,消化功能正常,精微物质充足,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皮毛筋肉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的运化功能正常--脾气健运
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脾湿健运
病理意义
脾湿健运,消化吸收输布系统失常,气血生化不足---会导致腹胀,食少,便溏,倦怠,消瘦,气血虚少等
(2)运化水液
含义: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输布和布散作用
(2-1)是指摄入到体内的水液需要经过脾的运化传输,气化成精液,通过心肺到达周身脏腑,组织器官
(2-2)经过代谢后的血液和某些废物,也需要通过脾的传输而排出体外
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枢转的作用
(2-3)生理意义
正常则水液上腾下达,依赖于脾气的枢转功能。
濡润五脏六腑,脾气健运,则血液布散通力,无水湿之患。
(2-4)病理意义
水液停滞-水湿,痰饮
水湿泛滥-水肿(泛滥到肌肤),腹满(泛滥到腹部)
流注肠道-泄泻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4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的关系
它们二者是脾主运化的两个方面
两者相互影响注意保护脾胃,四季脾旺不受邪
(二)脾主升清
含义: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线上升腾为主
具体表现:
升清(把精微物质往上输布)
升举内脏
1升清
清: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
肌理:根据人体清浊升降规律。清者上升,浊者下降,而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有布达上升的功能
(1-1)生理表现
生水谷精微于心肺化气血,营养全身
生清气于头面,头目清爽
生津液于口为涎,润则口腔
(1-2)病理表现
脾气不升,气血乏源---头晕目眩,神疲乏力
精微不布,清气下走---清浊混杂,腹胀,泄泻
2升举内脏
含义: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下垂的作用
(2-1)生理意义
升托固定脏器,与胃协同作用,维持脏腑在相对的恒定位置
脾气主升,内脏不至下垂
胃气主降,内脏不至上移
(2-2)病理意义
脾气不生,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久泻脱肛等
(三)主统血
含义:指由统摄血液在血脉运行,不使其逸出脉外的功能
机理: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
藏营化血:脾运化正常,保证血液生成的质与量,血液的各种机能才能正常
益气摄血:气之源头在乎脾脾健,气旺才能行,物设置功能统摄血行
若脾润化无力清气不升,统血无能---则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
1生理特性
(1)以升为健
生理意义-脾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以升为健
病理意义-脾气不升,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亏虚
(2)喜燥恶湿
含义:与胃的喜润恶燥相对而言
机理:脾主运化水湿
病理特性:脾主湿,湿困脾
治疗:健脾,利湿同治
脾气健旺-润化水湿正常-水津四布-无水湿停聚
脾气虚衰-运化障碍-痰饮水湿内生
(四)脾的生理联系
1脾合胃
脾与胃同属中焦,以膜相连,相互络属
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
2在体合肉,主四肢
含义:脾的运化功能与肌肉的壮实与其功能发挥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生理意义-脾气健运,肌肉得以营养,使肌肉发达,四肢饼水谷精气则轻劲有力
病理意义-精微物质化生无源,四肢肌肉失去营养,导致肌肉消瘦,软弱无力,四肢疲倦
3在窍为口
含义:饮食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
生理意义:脾胃经脉上行于口,脾气上升,口味正常
病理意义-脾病则食欲不振,口味异常,如口淡乏味,口黏,口甜等
4其华在唇
含义-口唇的形色及功能与脾有密切关系
生理意义-脾运化水谷精微至口唇,使口唇肌肉强健,色泽红润,感觉灵敏
病理意义
脾虚,气血亏少-口唇委黄,枯而不荣
脾胃积热-口唇糜烂
5在志为思
含义:脾的生理功能与思有关
生理意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正常的思考对机体生理活动无不良影响
病理意义
(1)思虑过度,所愿不遂-脾气郁滞,不思饮食,脘腹胀闷
如一句话叫“为伊消得人憔悴”
(2)脾湿健运,气血不足-思维功能减弱
6在液为涎
含义:脾与五液中的涎有密切关系,涎唾液中较清晰的部分,由脾精,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
生理意义:涎为脾阴所化,经脾气润滑脂,口腔有润泽口腔,助食吞咽等作用,正常情况,涎上注于口而不溢于口外
病理意义:
脾胃不和-口涎自出
脾阴虚-涎液减少而口干
7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长夏-炎热多雨-天阳下迫,地气上腾-湿则为热蒸,酝酿生化-故脾与长夏同气相求故相通应
生理意义
长夏之际,酝酿生化,万物实华,土生万物
脾主运化,化生精气血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