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痊愈后的“隐秘之痛”,才刚刚开始
●放眼国外的新冠患者,也是难逃一劫
●疲劳、失眠、抑郁、血栓、心肺机能下降……
01
痊愈后的“隐秘之痛”,才刚刚开始
“那么难受,你不会把它移开吗?”
看着妈妈身上被烫出的大水泡,李华很疑惑地问道。
她正在艾灸,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烫到了。
她说:“我没有感觉。”
后来,才发现,妈妈不仅对温度失去感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官都有点失灵了。跟她说话时,反应也很迟钝,有时手会抖个不停,嘴巴抽动。
这一切,要从年1月26日说起。
而当时,正是武汉疫情爆发。
年1月31日,妈妈通过CT检查发现:
肺部已有感染。属于轻症,可症状令人捉摸不透。体温正常,只是一直腹泻。
4月初,她出院,隔离结束后回家。
谁料到,痊愈后的“隐秘之痛”,才刚刚开始。
她回到家后,依然腹泻不止,医生建议使用药物医治。
腹泻停止了,但随之而来的是腹胀和便秘。
每次吃完东西后,肚子会很胀,呼吸困难,胀到连胃的形状都能看出来。还不能通过运动缓解,只能依靠大量药物。
除了腹胀,便秘也是一大难题。如果病情很严重,就要用甘油灌肠。但医生建议不能再依靠药物和灌肠,这样会形成一种戒不掉的依赖。
而且目前这种症状,是交感神经紊乱。病因是感染新冠病*后,神经系统受到“攻击”。
02
放眼国外的新冠患者,也是难逃一劫
年4月,彼得·皮奥特感染新冠,没过多久,痊愈出院。
彼得·皮奥特曾被称为“顶尖病*学家”、“全球卫生领域的传奇人物”。
痊愈后,他肌肉萎缩,连行走都很困难。
更严重的是,他首次被发现心率每分钟达次。这是相当危险的,随时都可能发生卒中等急性心血管事件。
直至年5月2日,他还在接受治疗。
他无奈地说道: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种感觉。那不是疲劳,而是筋疲力尽。”
美国一个43岁肌肉壮汉,他体重斤,非常健壮。
他曾在社交账号上,晒了一张感染新冠前后对比图。仅仅2个月时间,他暴瘦40多斤。
他说:
“我当时虚弱到连手机都拿不起了,手机太重了,我无法打字,手还不停地发抖。”
国家卫健委在《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方案》中提到:
“患者躯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易疲劳、肌肉酸痛,部分可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等。”
更残酷的是,以上这些“症状”只是冰山一角。
03
疲劳、失眠、抑郁、血栓、心肺机能下降……
据《柳叶刀》的研究显示:
医院新冠患者,超过70%人在发病半年后仍有至少一个症状。
他们观察例新冠患者出院后的症状。
其中,疲劳或肌肉无力症状占63%,睡眠障碍占26%,20%患者存在焦虑或抑郁。
还有一个“后遗症”令人闻风丧胆,那便是——血栓。
据《每日邮报》报道,国外专家表示:
“做了大量尸检后,发现患者都有血栓形成的迹象。”
同时,伦敦国王学院教授还发现:
“医院有30%新冠患者,体内存在血栓。”
此外,美国心脏协会主席表示:
“在中国,医生注意到有些人就诊时伴随有胸痛,先是心脏病发作,然后再出现新冠肺炎症状。”
而据武汉1月份调查显示,12%患者有心血管损伤的迹象,钙蛋白水平也较高。因而可能会导致心肌炎和心力衰竭。
日本一名30岁男子,痊愈后发现心肺功能极速下降。他经常感到胸痛,但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
更令人惶恐的是,它可能还会影响男性的生育。
目前还没证实新冠会损伤睾丸及影响男性生育能力,但它与SARS病*高度相似,感染入侵细胞受体相同。
专家也特别提醒:
感染新冠肺炎的适龄男性,在康复后应进行生育力检查。
目前看来,人类对新冠病*的认知还远远不够。尤其是新冠“后遗症”,大家好像都闭口不提,可不提不代表不存在。
只有对它多点了解,才能很大程度上减少猜测,和不知情带来的恐惧。
如果你身边有新冠患者,请给他们多点时间,多点理解。
同时,我们也要做好防护,时刻警惕,保护好自己,乃是当务之急。
在不远的将来,疫除、终胜。此后百年,国泰民安。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和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平台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