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跑是人体在氧气供应充足情况下长时间跑步的能力。练习耐久跑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提高心脏供血能力,促进心脏、肺、血液循环系统的发展,提高有氧代谢能力,还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
一、影响耐久跑成绩分析
耐久跑时,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这是耐久跑中的正常现象,也是影响耐久跑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极点”出现后,要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呼吸的节奏,调整步速。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消失,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呼吸状态。影响耐久跑成绩的原因还有自身意志力、体能、兴趣等因素。
二、耐久跑动作方法
耐久跑的完整技术包括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四部分组成,重点是途中跑,难点是合理地分配体力,既要求跑的快,又要求轻松自如省力。要求步幅较小,跑速均匀,摆臂自然,放松协调,步法均匀,重心平稳,有良好的跑步节奏,能合理的分配体力。同时注意呼吸节奏,通常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跑步时一定要放松、协调。上体正直放松,两臂自然有力的摆动。
(一)起跑:采用站立式起跑,起跑时上体前倾,双臂前后置于身体两侧,两肩膀自然放松。两脚前后站立,约一脚距离,双腿弯曲,等待发令。
(二)途中跑:上体正直,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双臂以肩关节为轴积极且有节奏的前后摆动,双腿积极蹬地,落地注意缓冲。
(三)弯道跑:上体斜向内倾斜,右臂摆臂幅度稍大且向内,左臂幅度稍小。内侧脚利用脚外侧着地,外侧脚运用脚内侧着地,以产生向心力。
(四)冲刺跑:上体稍前倾,双臂与双腿摆动幅度与频率加大,最快速度向前跑出,临近终点时上体迅速前倾撞线。
三、耐久跑动作口诀
(一)站立式起跑口诀:两脚前后站,异侧臂在前。重心落前脚,脚贴线后沿。
(二)摆臂口诀:上体正直肩放松,两臂前后来摆动。前摆不漏肘,后摆不漏手。
(三)途中跑口诀:上体正直稍前倾,后腿快蹬髋前送。前摆下压脚扒地,动作协调又轻松。
(四)弯道跑口诀:直道进弯道,身体左倾倒。右脚内侧左脚外,右臂大摆左臂小。
(五)动作与呼吸方法:途中呼吸很重要,要与动作配合好。两步一呼一吸气,牢牢记住别忘掉。
四、耐久跑呼吸方法
耐久跑过程中,人体消耗能量大,对氧气的需要量也大,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很重要。耐久跑途中,为了加大肺通气量,呼吸时采用口鼻同时进行呼吸的方法。呼吸节奏应和跑步节奏相配合,一般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呼吸的节奏可在原地练习,来感受一下这一方法)。呼吸时要注意加大呼吸深度。
五、耐久跑练习方法
(一)充分热身,循序渐进
运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把身体充分的调动起来(我们通常所说的热身),把身体各关节韧带活动开来,这样可防止运动损伤。
(二)耐久跑专门性练习
行进间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踢腿跑、弓步压腿,每个动作练习50米,每天练习三组。
1.小步跑:身体稍前倾,大腿抬起与水平线约成35-45度角,膝关节放松,然后大腿下压小腿顺下压的惯性前伸,并很快以前脚掌积极着地,脚趾完成最后“扒地”动作;
2.高抬腿跑: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大腿积极向前上摆到水平,并稍稍带动同侧髋向前,大小腿尽量折叠,脚跟接近臀部。在抬腿的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下压,直腿足前掌着地,重心要提起,用踝关节缓冲。
3.后踢腿跑: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自然摆动。足前掌着地,离地时足前掌用力扒地,离地后小腿顺势向后踢与大腿折叠,膝关节放松,足跟接近臀部。
4.弓步压腿:以右前弓步为例。两手叉腰,右脚向前迈一大步,右腿屈膝,脚尖稍向内;左腿膝盖伸直,脚尖向前,两脚全脚掌着地;身体正对前方,髋部向下压,腰部绷紧,重心在两腿之间。
(三)耐久跑训练技巧
1.徒手深蹲
练习建议:每组10-15个,4-6组,中间休息1-2分钟。
2.台阶实验
练习建议:高度男40厘米,女35厘米。上下一次时间约2秒。每组2-3分钟,2-4组,中间休息2-3分钟。
3.俯撑高抬腿
练习建议:练习时双手撑在床边等有角度并且坚固安全的地方练习,速度均匀,不要做成高抬腿跑。每组1-2分钟,2-4组,中间休息2-3分钟。
4.定时跑和定距离跑
定时跑是一种进行规定时间跑步的训练方法,通过该方法有利于增强耐力素质,以及增强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定距离跑是一种进行规定距离跑的训练方法,通过该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增强跑步的时间感,提高跑步过程中的体能分配技术,增强耐久跑的跑步技术。
要求:起跑接加速跑反应快(启动快,加速快),衔接自然。两臂自然、协调的前后摆动,脚落地的方法可采用全脚掌着地。动作正确、协调,呼吸有节奏。起跑接加速跑衔接自然,能坚持跑完全程。
要求完成距离为-米,9—15分钟跑完。
5.变速跑训练
变速跑训练是一种在跑步过程中不断变化跑步速度的方法。训练时,可以采用在米跑道上进行弯道慢跑,直道快速跑的方法,不断变化节奏。通过该方法,有利于增强呼吸节奏和跑步节奏的协调配合,感受极点和第二次呼吸转换,通过长时间训练和高强度的训练,延长极点出现的时间点和极点出现的时间长短,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
6.折返跑训练
方法一:根据自身耐久跑水平设置折返距离。若自身耐久跑水平高,折返跑间距可设18~20米,若学生水平低,可减至12~14米。
方法二:练习过程中调整折返间距。如前3分钟采用18米折返跑,中间3分钟采用15米折返跑,最后3分钟采用12米折返跑等形式。
注意:折返跑节奏是由慢变快,学生有时间进行适应。
7.走跑交替
要求:走和跑的动作协调、呼吸自然。从手臂伸直前后摆动过渡到手臂弯曲前后摆动,两腿从自然走步过渡到自然跑的动作。
8.自然地形跑
要求:运用走和跑的合理的、正确的姿势,发展走和跑的能力及耐久力。手臂弯曲前后摆动,两腿自然跑动,呼吸有节奏。
9.定向跑
要求:跑的正确姿势,动作协调,呼吸有节奏。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落地的方法可采用前脚掌着地或全脚掌着地。
10.间歇跑:米或是米跑道,男生35-75秒一组,间歇1—3分钟,反复3-5组。
11.障碍跑:30-40米障碍跑(2-4个水平或垂直障碍),障碍跑的设置内容、形式、数量和跑的距离,可按实际情况而定,先学会克服障碍的简易方法,可以让学生把握自己的需求,在方法与形式上可作适宜的创编,实现自我挑战。
12.变速跑:(米快+米慢)×10圈;(米快+米慢)×10圈;标准米跑道,(直道快,弯道慢)×6-8圈。
13.中考-0米慢跑。要求:动作正确、协调,呼吸有节奏。
(四)充分放松,恢复身心
剧烈运动后,全身各个系统特别是运动器官都处于相对疲劳状态,运动以后不及时进行放松可能会造成肌体的损伤、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各类身体器官无法正常运转,从而产生不良的生理现象,更可能产生厌烦运动的情绪。通过积极充分的放松活动,肌肉得到放松,可使身体迅速的恢复过来,把肌肉活动产生的代谢产物运走,使人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调节到正常水平,身体更加健康,从而达到机体超量恢复的能力,预防肌肉、韧带失去弹性或关节劳损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