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
今天,你睡好了吗?
胖科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关于这种情况,“要注意了!这是心脏在求救!”、“不用担心,这是你的身体在长个儿”、“大脑以为我快死了,所以试探一下”等说法广为传播,所以,我该相信那个呢?
肌抽跃
其实在睡觉时感觉踩空,通常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由临睡肌抽跃症导致,也称“入睡抽动”。这种情况一般发生于我们睡眠周期中的“快速动眼期”,也是通常所说的做梦时间。常表现为刚入睡时身体猛然一抖,通常还会伴随着一种跌落或踏空的感觉。据调查,有60%~70%的人有过这种经历,这属于正常的睡眠现象,不需要太过在意。
“入睡抽动”是由于大脑皮层在睡眠周期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去皮层的抑制,可能会有一些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或者对运动的失去控制。这时候如果有监控监测的话,你会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真实的踢腿的表现。即主观感觉有,但是客观上没有这个动作,大概率就是一个正常生理现象,不属于异常疾病的体现。
除了“入睡抽动”之外,还有可能是“睡眠锭”导致的“肌肉颤搐”。睡眠锭是一种特殊的脑电波,其具体表现为脑电波突然出现大幅剧烈震荡,此时可能伴随身体局部肌肉的突然抽动。睡眠锭能够在外部突然出现声音刺激时保护睡眠。哈佛大学医学院睡眠医学系的一项研究表明,脑电波中睡眠锭出现的频率越多,个体抵御外界干扰保持睡眠的能力越强,相应的睡眠质量也越好。
睡眠运动障碍
除了上述现象,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几乎每天都有,甚至一个晚上多次出现抖动,更严重的甚至伴随有噩梦样的这种体验、伴随梦游样的表现,并且出现了便秘、手抖、性格偏固执等强提示,再合并睡眠脑电监测,发现有一些异常的脑电活动,那么这种情况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生理性的肌抽跃,而是睡眠的运动障碍。即自己主观感觉有一个一脚踏空或者从高处掉下去的感觉,而家人也能够观察到或者是被踢了一脚,那么这种情况就要注意了,因为它很容易导致帕金森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甚至是心血管方面的罕见事件房颤。
图片来源中国帕金森病协作网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偶尔出现“一脚踩空”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太在意,但若过于频繁就该去看医生了!
可是好好地,我们为什么会发生临睡肌抽跃症呢?
诶~说起来都是泪,还不是因为生活压力过重,长时间加班,睡眠质量不好,长期精神紧张......当然,学生还有发育期的小孩子也会有这种烦恼,当体内的血钙含量低的时候,会导致肌肉、神经兴奋性亢进,从而引起痉挛抽搐。往坏了发展,如果同上文提到的一样频频出现身体突然抖一下的现象,清醒时还会忽然有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这意味着有可能大脑出现了问题,如肿瘤、脑退化性疾病、脑中风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等。
不管是正常的肌抽跃还是不怎么正常的睡眠运动障碍,想要预防及避免,那就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时间(7-8小时)、正确的睡眠姿势(多数人适宜右侧位)、再进行适量的运动(税前进行轻柔的拉伸动作或瑜伽动作)以释放疲惫,偶而还可以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心情......
参考资料:央视一套、科普中国
[1]王玉平.睡眠运动障碍[C]//第三届全国睡眠学术会议
[2]王玉平,医院神经科.睡眠运动障碍和睡眠行为异常[C]//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