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残障事业部督导及实习督导对康复工具在智力障碍人群康复训练中运用的理解,使其在服务中更好地把康复工具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并将康复工具在康复训练相结合的要点传达给一线同工,年5月30日上午东莞市展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残障事业部特邀资深社工、东莞市社会工作督导助理曹小丽为部门督导和实习督导开展一期主题为康复工具与智力障碍人群的康复训练结合与运用的培训。
图|东莞市社工督导助理曹小丽
在培训开始,曹督导首先通过PPT介绍的方式带领大家理解智力障碍的基本概念及特征,随后结合日常在康园中心的服务经验,详细地向大家讲解康园中心的评估工作。
在培训的过程中,曹督导先带领大家分组讨论所认识的康复工具以及康复工具和康复训练的结合与运用。
图|讨论环节
论所认识的康复工具:督导分享到康复用具可以是康复器材、卡片、视频,亦或是来源生活的物品。
图|分享康复工具
康复工具和康复训练的结合与运用:督导分享到可以根据智力障碍服务对象的能力及需求,把康复工具和康复训练相结合。
如对手部有康复需要的智力障碍服务对象可以使用哑铃进行锻炼;可以使用卡片和视频教智力障碍服务对象向路人求助时使用;也可以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矿泉水瓶让服务对象康复训练,如让服务对象先拧使用过的矿泉水瓶,接着拧没使用过的,最后拧冷藏过的,逐步递进,最终可以设计为竞技游戏等。
图|分享康复工具与康复训练的结合运用
随后,曹督导结合丰富的康复服务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讲解康复工具与康复训练的结合与运用。其中,着重讲解康复训练原则及制作与使用工具的注意事项。
图|督导介绍自制卡片在康复训练中的运用
残障事业部服务高级总监吴秀娟希望部门督导和实习督导在督导中要向一线同工传达在要客观评估,将评估结果如实和家属反馈,并对曹督导服务设计使用康复工具在服务中的专业性表示肯定,鼓励大家在日常服务中多思考,多用心的去将每个工具灵活运用到服务中。
图|高级总监吴秀娟发言
本次培训让督导及实习督导们加深对智力障碍的基本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并学习了康复工具如何与康复训练相结合与运用。相信督导及实习督导们能将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在服务中,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传达给一线同工,为智力障碍人士提供更专业的康复服务。
图|大合照
干货
智力障碍的定义:
又称智力发育障碍,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同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
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原则:
1、个别化原则: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及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2、小步子多重复原则:在服务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应呈阶梯式、难度逐步提升去设置。
3、功能性原则:在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社区资源使用能力等。
4、充分发挥潜能的原则:在服务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服务对象,挖掘其潜能,并鼓励其发挥潜能。
5、参与性原则:在服务过程中,不但要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参与,还要让家庭和社区参与进来,这样才能使服务对象得到更好的康复。
6、自立性原则:自立性原则是康复训练的总原则。工作人员及服务对象需要一致达成独立生活的目标,同时服务对象应知道日后需要自力更生,能不依赖他人独立生活。
智力障碍的训练工具及分类:
1、运动类:运动器材(如OT组合训练车、下肢功率车、可调式沙磨板)
2、感知类:球类(如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
3、认知类:卡片、自制图片
4、生活自理类:衣饰架、实物(如电磁炉)
5、社交沟通类:沟通、游戏(如飞行棋)
制作与使用工具的注意事项:
1、目标性:根据评估情况制定康复训练的目标。
2、直观、明了:
3、结合评估表内容与需要:
4、将活动内容按工序分析法进行:
5、针对性、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