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4日至20日,是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时间。在那之后,很多人将完成自己阶段性的使命,但作为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杨金奎愈发感受到肩上担子的分量。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就将接棒开幕,为了实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目标,以筹办为契机推动无障碍环境全面提升,他和同事们正进行最后的冲刺。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北京冬奥组委的全称,是‘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杨金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组委会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两个奥运‘同步筹办、一岗双责’的工作原则,在场馆规划建设、竞赛组织、赛事服务、宣传文化、市场开发和人员管理培训等方面同步推进北京冬残奥会筹办工作。
杨金奎介绍,残奥会部在年年底组建成立后,积极履行好残奥协调、督促和技术支持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残奥会部各处室与组委会其他业务领域对接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与相关业务领域、场馆团队的工作对接、信息共享和筹办任务整合落实。
前不久,杨金奎和同事们到所有的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进行了探查。北京冬残奥会共使用30个场馆,包括5个竞赛场馆和25个非竞赛场馆。5个竞赛场馆已全部完工,通过场地认证,全面具备办赛条件。北京冬残奥村、延庆冬残奥村、张家口冬残奥村、主运行中心等非竞赛场馆已交付使用。
杨金奎表示,目前正在开展冬奥村/冬残奥村设施设备测试和服务演练工作,将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为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优质的餐饮、住宿和后勤保障等服务。冬残奥村的专门服务需求已同步考虑,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落实。例如,北京冬残奥村内所有入口将使用平坡入口,村内设有无障碍电瓶车流线。有46米高差的延庆冬残奥村在设计、建设工作中克服不利条件,建造了一条南北贯通的人行暖廊道路。张家口冬残奥村下沉广场设计建设了符合坡度要求的多折木质坡道,方便残疾人通行。北京、延庆、张家口冬残奥村将于2月23日预开村,25日正式开村,冬奥村和冬残奥村转换期为2月23日12:00至25日8:00,仅需44个小时完成各领域转换。
年7月15日拍摄的北京延庆赛区冬奥村室内卫生间内安装的无障碍设施。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中国残疾人冬季体育运动迎来发展重要机遇
“冬残奥会筹办直接推动了残疾人体育事业特别是残疾人冬季体育运动的发展。”杨金奎介绍道,“全国冬残奥运动员由原来不足50人发展至人,技术官员从无到有发展到人,冬残奥项目由2个大项拓展到6个大项,实现了冬残奥会大项参赛全覆盖。”
此外,自年起,“残疾人冰雪运动季”连续5年举办,为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搭建平台。从首届开展的14个省级单位发展到现在的31个省(区、市),已基本覆盖全国。广大残疾人以个人、家庭、机构为单位参与其中,直接参与人次从起初的万人左右发展到单季超过30万人次。
年12月24日,中国残奥冰球队队员在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备战北京冬残奥会。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杨金奎说,举办冬残奥会,可以让社会了解残疾人冬季体育运动,年8月6日,组委会发布了6部《冬残奥会竞赛项目知识介绍片》,向社会公众介绍冬残奥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
“我们有很多的残疾朋友,自强不息,奋勇争先。他们整个训练过程当中是用汗水、泪水来浇灌出来最后这一块奖牌。我们一些残疾朋友通过训练解决了自己生活当中的一些困难,在精神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抚慰。”杨金奎说,“通过冬残奥运动,可以改变对残疾人的认识。残疾人参加残奥体育运动是对生理、心理的挑战,残疾人战胜困难,奋力拼搏的精神彰显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身困境的挑战。残疾运动员取得的优异成绩不仅仅是荣誉,更体现了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残奥会运动员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将推动社会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