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机能障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拾相记知识障碍No3
TUhjnbcbe - 2023/9/14 16:25:00
北京中科曝光 http://www.xuexily.com/m/

人的知识有三个阶段:无知、有知、觉悟。

无知是人类最早期的状态,由于人类相比其它动物更具有灵性和智慧,所以来到这个世上之后会凭借着其大脑的优势学习并理解更多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人类也因此而相较于其它生物有更快的发展。

现代人所指“无知的人”,并不是什么都不懂,而是因为有部分知识缺乏而导致做出一些自损的事情,比如不懂医术就盲目吃药等。因为人具有动物本性,当知识匮乏不足以理性思考的时候,便会凭借自己某方面感觉行事,比如有的人为了生存,通过坑蒙拐骗来谋取利益,结果失信于人,自取灭亡。生存是动物本性,为了活着,有的人会不择手段地赚取更多的钱财,相当于动物贪婪食物而争取更多的道理是一样的。

有开悟智慧和灵性的人会考虑更复杂的人际网络运营以及更长远地人生目标。

当“无知”的人渐渐学习了很多知识之后,他变得“有知”,有了知识之后又会开始呈现另一些情况:傲慢待人、评判事物、教育他人、认知失衡、体系混乱、知识执着等这些“知识障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这与其性格和经历有关。

我说说我观察到一些现象。

傲慢待人、评判事物、教育他人

某专家在演讲时大谈自己的智商有多高,每五句话中必然有一句是谈及“智商”这两个字的,然后又谈及别人的智商有多么低,评判别人的种种不是,这个专家便是“傲慢”,他从傲慢中产生了评判,再从评判中产生教育他人这个习性。

人当掌握了一些知识之后,便会觉得高人一等,很容易会产生傲慢,随意教育和指责他人,并执己见地对诸多的事物进行评判。

认知失衡、知识执着

前些时候我认识了一位医生,对于养生和打坐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跟他聊了几句之后,我总结了他给我的几个观点:

1、打坐不要双盘,因为不舒服;

2、打坐一天至少要2小时以上才有用;

3、不要去健身房运动,心修好了,病自然就没了。

……

我能记得的,大概这几样,当然,他还教我更多其它的东西,因为与本主题无关,就不记录了。从上面三个观点来看,他中了“认知失衡”和“知识执着”这两点:

关于第1点,打坐是否双盘,这个看个人喜好,由于他觉得不舒服,所以也觉得别人肯定不舒服;

关于第2点,科学实践证明,就算是打坐每天只坚持10分钟,一年下来都能够有所改变,并非一定要超长时间进行;

关于第3点,心修好了,病就没了。这个说法是没有错的,因为我们人类很多病都是心病,心不胡思乱想,不产生负面情绪,自然病就少了。但真正做到心无杂念的人又有几个?有许多人修练几年都达不到“心静”的状态,对这位医生来说,他可能真的做到了,但我们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至少我不行。而且运动带来的也不仅仅是健康的身体,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身材也是非常大的收获。

事情不能只看一个面。

知识认知失衡是比较普遍的情况,当你拥有了这部分知识之后,无法接受别人的无知。比如家长在教小孩做作业时,经常会发生家长被气得暴打孩子这一幕,因为家长们都在想:这么简单的题说了这么多遍你为什么还不懂?

是的,我真的不懂,你打死我也没用!

这种失衡状态不仅仅出现在大人和小孩这方面,有很多知识份子给别人的提议都会比较超前,他会告诉你可以去做B事,可他并没有告诉你做B事的前置条件是要先做完A事。

这个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

知识执着

有许多“专家”经常会否认一些目前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认为是无稽之谈,其实那是知识执着,总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是完全正确,当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超自然现象时便会拿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释和推理,并否认其它的可能性。人类如果一直都处于“知识执着”的状态下,缺乏想像力,那么科技也不会发展了。所以要突破自己的框架大胆地设想,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体系混乱

因为很多人没有经过系统性的知识训练,这本书看一点、那个培训课听一点、自媒体上看一点、别人那里又打听到一点……结果造成整个知识体系十分混乱并且自相矛盾,最终导致无法正确判断事物本质。

评判事物

我曾经参加过“教练技术”两期的培训,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人的判断多了几个维度,这当然是件不错的事情。由于我没有参加第三期的培训,所以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体验,据我对几个有完整读完三期课程朋友的接触中了解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更多的评判!

不仅是更多,而且是快速。

跟他们接触的过程中,一句玩笑话他们很容易当真,并对你的性格或意图快速下结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个课程在培训的过程当中,不仅有一套知识理论体系,并且还营造一种氛围,接触久了的人意识会很容易受控制,并认可这套“模板”,而且难以磨灭。这套“模板”改变了他们底层的信念和看待别人的方法,因为有“模板”可循,所以下结论很快速,几经接触,感觉他们对事物和人的准确判断率不到20%,也由于“模板”的限制,所以对人的评判变得更多,走不出那个被囚禁的内心世界。

固有思维和知识体系对事物的判断有极大的误导性,他们变得评判很多,且误判率也很高。

后来我不再向别人推荐这个课程也是这个原因。

人在掌握大量知识之后,必然会经历这六种状况之一:傲慢待人、评判事物、教育他人、认知失衡、体系混乱、知识执着。

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当真正觉悟的时候,这些也将不复存在,什么是觉悟呢?

我还没有觉悟,所以我经验不到。

但从各种哲学著作中可以得知:大悟者。无傲慢、不评判,不会自以为是地教育别人,也不会看不起比自己无知的人,而且对他们还有慈悲心。有属于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也知道自己是一个无知的人,不受有限知识束缚。

每个人都有智慧,不要让知识变成障碍。

1
查看完整版本: 拾相记知识障碍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