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是指人体保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或叫做抗疲劳和疲劳后迅速消除的能力。
法国中场球员坎特耐力素质十分出色高水平的足球比赛,一名队员需跑动-米的距离(其中冲刺快跑约米),在激烈对抗中快速完成技、战术动作数百次,这需要运动员有很高的耐力水平。对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供能的要求非常高。在90分钟内甚至分钟内,运动员如果没有良好的耐力,就会导致体力、脑力、感觉、情绪等方面身体机能的下降,错误动作增多,不能充分发挥、战术水平。
(一)足球运动员耐力素质的特点
从当今国内外足球训练理论和生理学的研究成果看,足球运动员的耐力分类趋向于分作一般耐力(有氧耐力)和专项耐力(无氧耐力)两种。即把比赛中所表现的中小强度奔跑及相应的肌肉活动归为有氧耐力,把大强度连续反复快跑及伴随的肌肉活动列为无氧耐力。
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的活动主要有两种不同形式:一种是以最大强度进行,每次持续6~9秒钟的无氧代谢运动(如快速起动、全速跑、冲刺跑等)。最大强度运动靠肌肉内ATP、CP快速分解供能,而肌肉内ATP和CP含量有限,供能时间最多不超过10秒钟。另一种是进行适当强度的延续到整个比赛时间的有氧代谢运动。在负荷强度下降时,氧开始与肌肉中的糖、自由脂肪酸结合,再生成大量的ATP供给肌肉活动需要。因此,足球运动员在进行一定时间的(最)大强度活动后必须换以中小强度活动来交替间歇,以恢复肌肉再次(最)大强度活动的能量供应。所以说足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时建立在冲刺快跑时的高能磷化物(ATP、CP)的无氧分解和主要在间歇时有氧再合成的供能基础上的。他是一种非周期性不规则的、有氧与无氧混合供能、大小强度和快慢速度交替的速度耐力,其中最突出的是短距离反复冲刺跑的能力。
朴智星在曼联时期被称为“朴三肺“(二)耐力训练的基本原理
1.有氧耐力
有氧是无氧的基础“。良好的有氧耐力训练水平,不仅能充分利用机体内能源物质,还可使集体的摄氧、输氧、用氧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较快消除非乳酸性和乳酸性氧债,起到延缓疲劳出现和加速机体恢复的重要作用。
有氧耐力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1)有氧代谢能力。主要由运动员摄氧、输氧和用氧能力所决定,其核心是心肌收缩力。
(2)能源物质的储存。体内适宜的糖元和脂肪的储存量,能为肌肉长时间工作不断提供ATP所必需的能源。
(3)肌肉、关节、韧带等支撑运动器官对长时间负荷的承受能力。
发展有氧耐力首先要提高最大的吸氧量。影响最大吸氧量的因素主要是输氧能力,输氧能力则取决于心肌收缩力。因此,有氧耐力训练的本质就是提高运动员的心肌收缩力。他的主要方法是练习速度控制在有氧代谢供能幅度之内的持续负荷法。
一种是不间断均匀负荷法:采用本人最大强度的70%左右持续跑,可提高肌肉中肌红蛋白含量和肌糖原的含量、改善糖和脂肪供能调节能力,是发展足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重要方法。
另一种是变速负荷法:先让运动员按本人最大强度的70%~85%、心率达次/分的标准做练习,然后转入慢跑恢复期,当心率降至次/分左右时,再做下一组练习。
目前普遍认为,有氧能力训练应在无氧阈或接近无氧阈强度时效果最好。这种训练可刺激乳酸增加和排除率,而运动员体内又不产生酸中*,能维持较长时间训练。无氧阈训练是提高有氧代谢系统能力的超负荷强度训练,是当前发展有氧耐力较多的一种训练模式。训练时应先确定每名运动员的无氧阈值,然后采用无氧阈速度的80%~85%~90%,分别进行不间断匀速跑。
研究表明,有氧耐力的训练强度应达到最大负荷强度的70%,摄氧量应达到最大摄氧量的75%,这样才能使训练真正符合实际比赛的需要。
2.无氧耐力
运动员的无氧耐力水平取决于无氧耐力代谢,即无氧糖酵解能力、机体组织抗乳酸能力、能源物质(主要是ATP和CP)的储存和支撑运动器官的功能。
足球比赛中运动员5~15米的快跑冲刺约占80%~90%,比赛中快跑冲刺和慢跑与走的时间比约为1:7~14,故运动员需要具有良好的非乳酸无氧耐力。据研究,目前足球运动员体能的决定性限制因素并非球员的心肺功能,而是球员的肌肉耐力水平,特别是肌肉无氧耐力水平。所有重点发展足球运动员肌肉无氧耐力水平对运动员的体能是特别重要的。
发展非乳酸无氧耐力,采用高强度小间歇的练习原则较为流行,间歇训练法是主要训练方法。一般采用多组数的短距离(10~30~50米)冲刺跑,并控制间歇时间的大强度训练,以提高ATP及CP的快速分解、合成能力。
此外,随着全攻全守打法日臻完善,运动员的职能也更加全面。比赛中运动员常处于连续冲刺状态,所有运动员乳酸无氧耐力的重要性也更为突出。所谓乳酸无氧耐力,是指大强度运动超过10秒钟以后主要靠机体内糖原大量无氧酵解供能,其最终产物是乳酸。其中糖酵解系统供能在30~60秒达到最大速率,可持续供能2~3分钟。
进行乳酸无氧耐力训练,多采用超负荷间歇训练。此种训练使运动员血乳酸维持在12毫克分子的高水平,使机体在训练中忍受较长时间的刺激,从而适应和提高乳酸耐受能力。训练时应采用本人最大强度进行1~2分钟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应为练习时间的2~3倍。
(三)训练方法示例
1.有氧耐力训练
(1)米、米、米、米等不同距离的定时跑或越野跑。
(2)12分钟跑(至少完成米)。
(3)~米间歇跑,~米的变速跑。
(4)跑步机和游泳等长时间训练(至少坚持40分钟)。
2.无氧耐力训练
(1)重复多次的30~60米冲刺跑。
(2)~米高强度的反复跑和做1~2分钟极限练习。
(3)原地快速跳绳,30秒乘10,60秒乘5(每次间歇30~60秒)。
(4)进行5米、10米、15米、20米、25米折返跑练习。
(5)规定时间和范围内进行不同人数的传抢练习,规定传球次数来得分或其他附加条件。
(6)高速带球反复绕障碍冲刺,急停急转。
(7)一对一,二对二多回合对抗。
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