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棚户房只有一台吊扇天气太热只能屋外打地铺
大墨的爷爷与哥哥在事发现场。本报张瑞麒摄
因为天气炎热,家里没安装空调,爷爷吴老伯和13岁的大孙子以及一对3岁的双胞胎孙子大墨(化名)和小胖(化名)在院门口席地而睡。6点左右,一辆卡车在院门口倒车时,右轮碾压过大墨的头部。这一幕被奶奶和从菜场回家的爸爸看到,司机弃车逃逸,被孩子爸爸追上抓获。然而,这并无法挽回大墨年幼的生命。
本报柏可林
祖孙四人席地而睡清晨出大事
入夏以来,吴家自建的棚户房更加闷热了。从上星期起,64岁的爷爷吴老伯和3个孙子实在忍不了酷热难耐的长夜,抱着大草席、3条棉被和两个枕头,在院门口的空地上席地而睡。爷爷和13岁的大孙子睡两侧,3岁的双胞胎孙子大墨和小胖睡中间。
大前天晚上8点多,祖孙4人在简陋的地铺上躺下,沉沉入眠。到了第二天清晨5点半,天刚蒙蒙亮,爷爷和大孙子就起身了。爷爷左腿有残疾,要趁比较凉快的时候,赶紧下田收菜。睡在棚里的奶奶和爸爸也醒了,爸爸一早就去菜场干活,谁都没忍心吵醒熟睡中的双胞胎孩子。
上午6点,一阵引擎发动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奶奶从门口往外望,只见一辆小型卡车在院子门口准备倒车掉头。“两个孩子还躺在那里!”奶奶警觉起来,想冲上前把他们抱起,但她却无法做出任何救援动作——在一次脑血栓发作后,她行走困难,右半身耷拉着,再也使不上劲。
此时,孩子的爸爸正好回到家中。他看见卡车正在倒车,右后轮和右前轮先后碾过了大墨的头部。爸爸赶紧抱起睡在旁边的小胖,大声呼喊示意司机停车,但一切为时已晚。“30多岁的男司机发现出了事,就下车往东面逃跑了。”吴老伯说,孩子的父亲足足追了一公里,在路人的帮助下才抓住司机并报警。不幸的是,大墨遭碾压,当场身亡。目前,肇事车辆被暂扣,具体情况仍在调查之中。
一家七口“蜗居”自建棚户房
纪丰路尽头一处棚户房,就是吴家从安徽搬来上海后,居住了一年又4个月的地方。70平米的空间被分割成了里外3间房,厨房和另外两户邻居共用,没有卫生间,上厕所得去百米之外的公厕。
一家七口人“蜗居”于此,爸爸睡在里屋,3年前妈妈溺水身亡,留下一对当时刚满8个月大的双胞胎儿子,有时,双胞胎也会跟爸爸挤在一起睡。中屋是大儿子的地盘,爷爷奶奶和7岁的孙女则住外屋。外屋门常年敞开,虽然蚊虫多,却也通风凉快。风,对这户七口之家而言,是个奢侈品。因为经济拮据,家里只有一台吊扇,装在外屋的横梁上,旋转起来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离扇叶一米远,还对折挂着大儿子的奖状。
七月以来,上海气温骤升,棚户房的屋顶太薄,无法隔热,在空旷的农田中被烈日炙烤。家中养的一条狗躲在板凳下,耷着舌头,见陌生人来了都不吠几声。几个男孩耐不住热,便和爷爷一块到院门口“打地铺”。
草席铺着的地面上,原本是两个双胞胎的涂鸦胜地。他们会用粉笔在水泥地上画小房子,歪歪扭扭的外墙和冒着烟的烟囱。现在,小房子被鲜血覆盖,奶奶在大孙子的搀扶下走过院门,总会啜泣。爷爷吴老伯说,“她因为自己身体有病,不能及时从车轮底下救出孩子,自责到现在,连饭都不吃。”
出事后,孙女和幸存的双胞胎弟弟被送到大伯家。孩子父亲没日没夜工作的生活作息,也暂时停了下来。作为家里的顶梁柱,34岁的他白天在田里忙活,晚上在屠宰场打工,深夜才能回家睡觉。吴老伯开始考虑全家人回老家缓缓,“尤其是儿子需要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