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机能障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管理中的五行诊治
TUhjnbcbe - 2024/3/3 17:01:00

一个公司就象一个人体,市场部、生产部、销售部、财务部这些职能部门就象人体里的心肝脾肺肾当某个器官出现了问题,我们当然需要对它用药治疗。但是作为大脑的管理者是否也要从系统性考虑一下那个器官发病的原因呢?就象流程出了问题。流程可以比喻为中医学说的经络。经络有事,一定会造成身体某个部位的不良反应。但这个部位并不一定就是病源。这和因流程制定或执行发生偏差导致公司整体运作不畅不是同样吗?

所以,管理公司如同管理人体,还是多学些系统性思考的好!尤其是中国企业的管理,就更应该学学中医!

作为企业管理者,在现实操作中总是面临企业运营中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这时,管理者既要分清楚这些问题的轻重缓急,又要弄清楚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成本。有些重要问题解决起来很容易,这些问题自然要优先解决。有些重要问题解决起来要花很大的时间和成本,甚至是几乎无限多的时间和成本,那么,企业管理者就要权衡一下:是真的需要将这个问题彻底解决,还是只花费有限的时间和成本对这个问题进行部分解决,或者将这个问题的影响程度控制在一定规模和一定范围内?

企业管理者的时间是有限的,企业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企业管理的现实问题是如何运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来创造最大的效益。从这个角度看,现实中的企业管理永远没有最优解,而只有较优解。

在现代企业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逻辑,用五行诊治的视角去审视企业现阶段的种种迹象,将有助于企业战胜危机,重获生机。

有专门研究企业仿生的人士提出,企业有如人体,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人体的组织结构有相似性:企业的神经系统——信息系统、企业的循环系统——财务和会计、企业的消化系统——生产和销售、企业的免疫系统——危机管理系统……通过这一类比分析和功能分类,把生物体内部的协调机制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以维护企业组织系统的有机运转,达到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

不过,这是按照西医的理论来说的,其实按照中医的理论也同样如此,只是中医学以脏腑为基础,每一个部位发生病变都会有它的反应,并同时指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企业其实也同样如此,企业每一个部门的功能失常都会有它的表现形式,部门与部门之间密切关联,经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产品的品质体现了生产部门的优劣状况、业绩的好坏能直接反映出销售部门的水平高低等等、等等。

就像一股强大的寒流,令很多人伤风、感冒,疫情的到来,把所有的企业置于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之下,“身体机能”差的企业立马倒下,“身体机能”强的企业也是战战兢兢、病态尽露,也不外乎“运动员”级的企业也有在这场金融海啸中骤然坍塌的。这个时候,所有人把目光聚焦在公司最高管理者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身上,因为广大企业员工担心的首要问题是:面对当前困境,企业是否裁员、降薪?

这个时候,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是,销售业绩急剧下滑,员工焦虑不安、情绪不稳定,工作绩效下降。根据这样的表象,按照中医的相关理论可以推测出企业的营销部门有问题,企业财务部门也可能有问题。很简单,金融危机下市场急剧萎缩,需求锐减导致企业业务量下降,从而影响到财务数据,继而影响到整体情绪。怎么办?

缩减各项预算,这是很多企业立即作出的反应,而还有很多企业反而在这个时候增加了营销力度,只是面对特殊的环境采取了新的营销策略。如增加某一领域的宣传,因为就像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死角”,任何金融危机总有袭击不到的“死角”,这些行业就是现在的阳光行业,出击这些“阳光市场”就必须抓住机会,迅速增加这一分市场的营销力度;还有如通过提升营销管理达到提升成单机会,现在很多企业所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是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产生出最大的效益,也就是用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情,很多企业都是通过提升管理来达到这一目的,变粗放型管理为精细化管理;还有如弱化其它部门职能而将其转移到营销上来,所谓的“全员销售”就是以这个策略为指导……

如果要员工保持像以前一样的工作激情,裁员、减薪是不可取的,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为企业节省了成本,其实,造成的后续影响是严重的。一方面是留下来的员工情绪会继续不稳定,影响绩效,另一方面是当情况好转时再招聘新员工将付出更高的代价。所以,看问题要全面,解决问题就更要全面考虑,因为企业就是一个整体。只要掌握了这个技巧,只要给企业管理者讲清楚企业做出何种决策员工就将会有何种表现、以及企业其他部门又会有何种影响等等这些厉害关系,就非常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按照《五行在管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一书,把企业管理划分成五种并对五行进行匹配:金:领导层、约束机制、利润、质量、贯彻执行。木:人力资源、组织机构、团队建设。水:道、沟通、协调、信息、变化。火:企业形象、收入、广告策划、市场营销。土:德、公司文化、凝聚力、社会责任、公司环境。我们从上面可以发现,五行中每一种元素对应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我们都可以将其与一个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不同要素有着可以大致确定的选择,我们也可以知道,水克火,而如果一个企业的信息不畅通,不能因为环境而做出改变最终都会影响一个企业的营销给、形象、和收入,将五行和我们管理系统中的各部分对应起来我们可以清楚的,清晰的发现其中利害关系,从而更利于一个企业对企业内部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和修改。

例如富士康公司,金可以对应着其半*事化的管理制度,而就是这种制度,不断地增加员工的压力,我们知“金克木”,,而最终导致了企业员工心理素质差,形成“弱木”现象。而“弱木”现象就导致了企业形象在大众中低下,这就是“弱木”导致最后的“弱火”,因为五行相生相克,生生不息,一个成功的企业要想获得较为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把各个方面做得都能够均衡,做好管理的方方面面,这样企业才能做到生生不息,能够持续地发展。过分的重视和轻视,都可能导致坏的结果。

生发控制属于水、肾;反馈协调属于木、肝;运输传递属于金、肺;主导驱动属于火、心;演变运化属于土、脾。水的运行方式,生发控制类事务。实际企业中的存在形式:产品的研发、人员的招聘、新市场的开拓、新行业的进入、行业出现的新问题等等。

木的运行方式,反馈协调类事务。实际企业中的存在形式: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企业业务流程之间的沟通、人力资源建设与项目要求之间的沟通、生产部门与研发部门之间的沟通、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的沟通、企业与外部市场环境的信息交换等等。

金的运行方式,传递运输类事务。实际企业中的存在形式:员工的职位升降制度、产品生产流程的具体环节、产品销售的渠道、研发到生产的转化通道、资金流的渠道等等。

火的运行方式,驱动主导类事务。实际企业中的存在形式:企业的宏观战略、员工激励、产品利润、研发部门创造活力、生产流程的运行节奏等等。

土的运行方式,演变运化类事务。实际企业中的存在形式:企业宏观目标的具体执行(理念转化为行动)、研发部门的设计转化为产品、产品转化为资金(销售)、资本转化为实力(企业的产业升级)、企业获利模式的转变、人力资源的培训(员工能力的演变运化)等等。

一个健康的企业它的内部的这五种运行方式是相互协调、匹配、制约的,达到企业自身的和谐。当某一种运动方式太过或不及时就会打破企业原有的和谐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隐性的问题会逐渐显现出来。面对企业的运动方式的相互作用不和谐时,只要分析出具体那个运动方式出现太过不及,然后进行反方向的调整就可以了。这就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

疾病与健康是相对的。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正常,气血阴阳协调平衡,即“阴平阳秘”,人便比较健康;当人体在某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生理活动异常,气血阴阳平衡协调关系被破坏,导致“阴阳失调”,出现各种症状,便发生了疾病。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就只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个方面的原因。

企业“发病”也是一样,要么是自身管理出现严重问题,要么受外部大环境影响出现问题,还有一种就是跟人一样,本身就身体不太好,有些小问题,经不起风吹雨打,结果一变天,就病倒了。疫情令很多企业出现问题,但需要搞清楚的一点是,并非所有出现在现阶段的企业问题主要原因就是疫情。

作为企业来讲,只要是业务量萎缩了,利润下降了,竞争失利了,考察招标被淘汰出局了等等,就明显的说明企业有了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除了金融危机之外,管理跟不上、漏洞发现滞后这种企业自身的“病因”也能产生那样的后果。就是说企业的正气内在虚弱了、“阴阳失调”了,这里边可能有很多的因素。如任人唯亲用人不当造成的违背市场规律,让优秀人才心寒;如各自为*,分立山头,好事有利抢着管,循章伤人无人问,内行忠言逆耳听不进,外行顺情好话误大局;还有有恃无恐自以为是,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干,办事不得力……这自然就会人浮于事,纪律散乱,马虎随意,混乱不堪,最终造成前面说的结果。这样的企业,即使外部环境不发生变化、不发生金融危机也支撑不了多久。

所以,与人体发病的病因与机理一样,一切企业问题都有其发生的原因与规律。五行诊治就应该找准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还要摸清楚问题发生、发展以及如何结局这一系列规律。而就跟给人看病一样,要找准企业的病因,摸清规律,这一直是企业诊断的难点。

在我国中医学典籍中,我们能找到很多个典型的通过很大努力终于找准“病因”的案例,做企业问题诊断也许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启发,这样有利于企业问题的真正解决。病因不一样,治疗起来也就不大相同,略微对中医有所了解的人都很清楚这一点。我们也经常遇到类似的一些情况,如同样是感冒,但是一个是风热感冒,一个是伤寒感冒,相同的病,不同的治法;虽然都是腹胀,但一个是消化不良,一个是肠道内的炎症,同样的问题用药不一样……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还有一种情况,如一个是高血压病人,一个是心脏不太好,但是有为数不少的高血压病人和心脏病患者是由于睡眠不好引起的,所以,从治疗失眠入手就能解决这两种不同的病症。这则是“异病同治”。

企业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企业中的沟通障碍有可能是沟通技巧的问题,也有可能是信任的问题;而目标的问题,可能产生员工激情、缺乏上进心等方面的不良表现;信任的问题,则有可能产生沟通不畅、也有可能产生协作不力……复杂的情况为找出企业问题真正的原因造成困难。

疫情时期,众多企业容易产生的同样的一个问题是“现金流”问题,然而,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原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市场萎缩、销售不力,没有卖出东西,有出无进,这是现阶段企业“现金流”产生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有很多企业是因为“现金流”意识缺乏,导致企业账期不合理、“以销定产”规划不当等行为,那么,即使企业自身销售并未受到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影响下,其“现金流”也定会受到致命打击。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培训各级各部门管理者的“现金流”意识。

找准了病因才能治病,而很多时候企业病因一时间很难找准,那么,从实践出发,在诊断、治疗企业问题的时候,管理者可以借鉴五行诊治的方法,采取两个策略,第一,整体疗法,就是把问题可能产生的所有原因统一在一起,一并治疗;第二,一边治疗,一边视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当然,很多时候这么做还有一个前提,就是病人的病情还并没有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医生应该掌握了该病症发生、发展的机理,这样就能保证即使现在的方子使病人的病情产生不好的变化,医生也能可控可调。企业诊断实施时也应该是如此。

学习五行诊治的思维运用到工作和企业管理中是可以的。

五行的思维是“象思维”,就是根据一些现象来发现它背后的关联性。经济领域中资金的走向,和人体的气血一样。

在五行诊治思维中,真正治病的,根本不是医生,也不是药。你用了这个方法帮助病人,他自己去解决他的问题,你只不过没有挡着地球转,或者说,帮他推了一把,顺势而为,帮他的“气”流动起来。

如果他本身还有能量,一推,他能解决问题了,病就好了。如果病人本来没有的话,你想去拨转他,也没有用。

有的西医会批判中医,你看你这个不可重复吧?你这个不标准吧?你的操作手法不标准的原因就在于,解决问题的思路根本就不是针对这一个病在治疗。五行诊治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于,如何让你的这股“气机”能够转起来。这个“气机”叫什么?中国人叫它“生”。

用孟子的话来说,养的就是“吾善养吾浩然正气”。这份浩然正气不仅仅是在谁的身体里有,在组织里面也有,我们称之为“组织行为学”——调整整个组织的行为和思维模式,让大家在这个组织里有一种正气。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个组织只要有正气,哪怕有竞争,有那样的问题,公司总能找到好的商业模式,总能够做成事情,它总能往前走。

这个正气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让信息通达。客户的需求能不能有效地反馈到公司?上面的需求能不能够反馈到下面?下面的问题能不能够反馈到上面?

它其实不在于什么事儿,而在于是不是通!只要通,它就能转起来,只要转得起来,这个事儿就没问题。而在团队管理上,还讲求一个“合”字。同样是一些人,合的方法好就变成很有战斗力的团队。如果这些人合不到一起,每个人都很强,最后也会变成一个没有战斗力的团队。

为什么说中医治本?本就是“本质”。本质是什么?本和质是不一样的。

陆广莘先生说:质是这个物质,本是把这个物质合在一起的方法。比如,同样是碳原子,以这个方式合成就是一只铅笔,但用另外的方式来合成它就是钻石。

好的管理并不是要让每个人都成为很牛的人,好的管理是让每个人都能发挥他的作用,并且形成良好的互动,这个团队才有执行力。

所以好的公司致力于让每个人和其他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合力,按照某种完美的结构呈现出钻石的样子,就是企业的无形财富。

引用文章:

范一智:“五行说”与现代管理。

毕建国:五行管理模式。

梁冬:我们把90%的精力消耗在无用之事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管理中的五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