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同行。”
医院心理保健调适中心了解到,以前失眠人群以老年人居多,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产生失眠。
很多人认为,睡不好觉不是什么大问题,殊不知长期失眠会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现象一
被体检结果吓失眠
今年26岁王艳(化名),是一名公务员,最近因为长时间睡不好觉,工作总出错,无奈之下,只好求助心理医生。
在心理诊室,王艳表现得焦虑不安,不停地诉说自己的痛苦,称自己整宿睡不着,迫切希望医生帮忙解决。
医生考虑到患者目前焦虑情绪突出,可能夸大了睡眠障碍,必须先弄清患者失眠的诱因、形式及严重程度。
经详细问诊得知,一个月前,王艳单位组织体检时,发现其肺部有个小结节,医生建议随诊复查,王艳看到诊断后,非常紧张,整天都在想肺部的问题,夜里躺在床上难以入睡,即使睡着了也会做梦,梦的内容总是肺部结节严重了。
心理医生了解到了王艳的诱因后,从肺部结节的病因、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给予解释,并叮嘱她睡前听听轻音乐,放松心态。
经过医生的心理疏导,王艳的情绪有所舒缓,离开诊室时表情自然,明显没有那么焦虑了。
现象二
睡不着觉吃安眠药
“工作压力太大,每天晚上一想工作的事就睡不着觉。”今年34岁的赵丹(化名),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心理诊室。赵丹说,自己睡眠不好,每天早晨起来都感觉特别疲惫。
赵丹讲,她从事销售工作,每个月都有销售任务,晚上躺到床上,想的都是销售的事,越想越睡不着觉。
“为了治疗失眠,我用过很多方法,睡前跳绳、出去跑步,都不管用。”赵丹说。
后来,赵丹实在睡不着觉,开始吃安眠药,起初吃半片,后来吃一片,时间长了,她对安眠药有了依赖。
医生了解赵丹的病情后,对其进行了心理及药物相结合的治疗,目前赵丹的睡眠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
医生表示,安眠药不是吃得越多效果就越好,如果超剂量服用,反而会更加兴奋。一些催眠类药物,必须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
分析最小失眠患者14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年,医院心理保健调适中心全年接诊失眠患者人。
该院心理保健调适中心睡眠医学单元主任张曦明告诉记者,来治疗睡眠的分为三种人群:学生、年轻人、老年人。
究其原因,学生睡眠不好,多数因为家长要求严格,让孩子熬夜学习,生物钟紊乱,导致睡眠不好,最小的患者14岁;年轻人睡眠不好,多数来自工作压力;老年人一般因为睡眠浅,易受环境等因素影响,睡眠质量明显下降。
“目前,还有一种影响睡眠的病症,称为不宁腿综合症,临床表现为睡觉时感觉腿不舒服,像有虫子爬。”张主任说,从门诊量来看,睡眠障碍人群逐年增多,睡眠不好、入睡困难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张主任说,年轻人失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息不规律,生物钟乱了,本来想早点睡,可就是睡不着,越焦虑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张主任表示,偶尔失眠,对身体并无损害,但长期严重失眠时,对身体和精神均可产生不利影响。
身体方面:可引起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夜间和白天代谢增高,影响身体机能恢复,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加重原有的各种躯体和精神疾患。
精神方面: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患者常常出现情绪沮丧、焦躁,进而影响人际关系。
建议经常失眠要及时就医
那么,该如何调适睡眠呢?
首先,作息时间要规律,尽量保证每天在固定时间入睡、起床。一些人喜欢周末熬夜,次日补觉,这是不可取的。傍晚可以适当做些运动,使身体感到略微疲劳,有助于入睡。
其次,睡前两小时内,不要饮用茶水、咖啡等含有兴奋剂的饮料,也不要吸烟、饮酒;不要看剧情跌宕刺激的电影、小说;尽量营造舒适温馨的睡眠环境,枕头不要太高。
最后,入睡前不要思考太多问题,可以听一些轻音乐放松心情。
如果出现了失眠的症状,首先不要过于紧张,不要怕失眠,不要总是担心失眠,这样只会增加对失眠的恐惧而加重失眠。
生活规律、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若通过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调整在短期内仍然不能摆脱失眠的困扰,应该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帮助及指导下,系统合理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