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21新健康
记者丨叶碧华、徐千雅(实习生)
编辑丨李欣夷
近年来,熬夜、失眠、睡眠质量不佳逐渐成为困扰全年龄层的普遍问题。
中国睡眠研究会数据显示:
年疫情后,中国国民的“睡前拖延症”迅速增长,入睡时间普遍推迟了2~3个小时,平均睡眠时长为6.82小时。
据华为运动健康数据推算,全国只有26%的国民拥有正常的深度睡眠时间。
个人入睡前习惯、精神状态和入睡环境都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今社会运作的节奏日渐加快,过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会造成入睡障碍,过于明亮或过于嘈杂的入睡环境也直接影响着入睡所需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睡前使用手机对眼部进行的强光照射,也会延迟入睡时间。近日一项关于弱光功能对智能手机用户睡眠习惯影响的研究表明,智能手机减少蓝光的夜览模式实际上并不能够改善睡眠。
除了以上对睡眠质量带来影响的因素以外,原来日常摄取的营养成分也会对睡眠产生不小的影响。
国家注册营养师刘萍萍对21记者表示: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均衡膳食、保证充足的营养可在提高睡眠质量上发挥积极作用。同时,科学研究证明,色氨酸、维生素B族等营养成分都与睡眠直接相关。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只有吃得好,才能睡得香。
图/图虫
何为失眠?
在讨论睡眠与营养的关系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明确失眠的定义,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睡眠状态,作出自行调整或是就医的判断。
长期以来,临床医学对失眠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其定义在学界也众说纷纭。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根据现有医学证据,编制了《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将失眠定义为: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换言之,睡眠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衡量标准,不同的人,入睡时间、睡眠时长都有所区别,一个人的睡眠情况也会随着年龄而改变。
就睡眠时间而言,通常来说青少年儿童每日睡眠8~9小时,正常成年人一般睡眠时长在6~7个小时,但也不能排除部分成年人每日所需睡眠时长少于6小时或多于7小时的情况,老年人所需睡眠时长则大约在5~6小时。
因此,作为一种主观体验的失眠,其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对功能的影响。第一军医大学博士、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陈亮表示,功能性诊断是临床在判断患者是否确系失眠的重要方式,即:“在本人看来,当前的睡眠情况是否对白天的正常生活造成了障碍?”
睡眠本质上是一种昼夜节律行为,以24小时左右为一个周期,是人体生理机能适应外界昼夜变化而建立起的周期性规律。人体经过亿万年的演化,形成了一套适应于昼夜更替的生理机制,睡眠集中于夜晚、白天不宜睡得过多,正是人体昼夜节律的一部分。
伴随着夜晚睡眠时长占比的增加,人体内部还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新陈代谢活动在白天分解过程旺盛,夜间同化过程增强;肾上腺素含量在白天达到一定水平后下降,12小时后再度上升……这些一定范围内的内分泌和器官活动的变化,使人体在白天更适宜工作,夜晚则使在白天发生的身体机能变化得以恢复,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
长期睡眠时长不足、睡眠质量下降和入睡困难,会对昼夜节律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继而造成记忆力、注意力衰退。
当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对白天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功能性的影响,严重干扰日常生活的开展时,我们通常就能够确认失眠的成立,而在此时,最好的助眠方法就是及时就医。
影响睡眠的营养成分
图/图虫
陈亮告诉21记者,在研究营养与睡眠的关系时,科研人员通常有两个研究路径,一是以母乳为研究对象,二是从神经系统入手。
近日,《儿科研究》刊发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添加PDX+GOS长短链益生元组合的配方奶粉,能够加快婴儿睡眠模式成熟,增加清晨清醒时间,减少宝宝哭闹,尤其是夜间哭闹。这一研究采用了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式,率先揭示了宝宝睡眠与肠道营养之间的奥秘,因而引起行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