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医说健康#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高质量的睡眠对于人的心身健康极其重要,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长期慢性失眠患者高达15%,女性患失眠的风险是男性的1.41倍,了解睡眠和失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睡眠相关基础知识
1.睡眠的定义及特点
1.1睡眠的定义:身体和大脑的休息,在此期间意识部分或全部丧失,身体机能部分停止。典型特征为典型的静止体位和对外界刺激降低但可逆转的敏感度
1.2睡眠的特点
对刺激反应下降,不同物种采取不同的睡眠体位,可逆转,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睡眠时间。
1.3睡眠的意义:
(1)保护大脑,恢复精力,改善情绪、学习和记忆功能。
(2)增强免疫力,康复机体:睡眠能增强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同时睡眠还可以使各组织器官自我康复加快,保护心脏健康调节激素分泌。(3)促进生长发育:睡眠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婴幼儿在出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大脑继续发育,这个过程离不开睡眠;且儿童的生长在睡眠状态下速度增快,所以应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以保证其生长发育。(4)延缓衰老,促进长寿:健康长寿的老年人均有一个良好而正常的睡眠。(5)保护人的心理健康:睡眠不佳,就会出现注意力涣散,而长时间者则可造成不合理的思考等异常情况。
1.4睡眠分期:非快速动眼期(NREM)和快速动眼期(REM)
非快速动眼期(NREM):Ⅰ期:昏睡(浅睡眠),Ⅱ期:过渡睡眠(浅中度睡眠),Ⅲ期:慢波睡眠(深度睡眠),Ⅳ期:慢波睡眠(深度睡眠)。
睡眠-觉醒周期是动物最原始的生物节律,睡眠对健康、疾病甚至疾病的康复都起着重要作用,睡眠分为非快速动眼期(NREM睡眠,又称为慢波睡眠,此时眼球左右来回摆动,速度较慢)和快速动眼期(REM睡眠,又称为快波睡眠,此时眼球左右来回摆动,速度较快)。NREM睡眠又分为4期,Ⅰ期为浅睡眠,Ⅱ期为中度睡眠,Ⅲ、Ⅳ期属深度睡眠。
一个睡眠周期由NREM开始,经4个阶段逐渐进入REM;8小时睡眠中可有5-6个睡眠周期,前半夜中NREM更多,后半夜中REM更多,持续时间更长,我们入睡后先进入非眼快动睡眠,然后进入眼快动睡眠。一个NREM睡眠和一个REM睡眠组成一个睡眠周期,每个睡眠周期历时约90分钟。我们每晚的睡眠通常经历4-6个睡眠周期,在一整夜的睡眠中,REM睡眠约占20%-25%,NREM睡眠约占75-80%。REM睡眠时间和3-4期NREM睡眠决定了睡眠的质量。前半夜中NREM更多,后半夜中REM更多,持续时间更长,绝大多数失眠患者睡眠结构以NREM的1、2期比例增高,慢波睡眠3、4期及REM睡眠比例降低为特点。
NREM睡眠中的1、2期的浅睡眠在年轻人中占总睡眠时间的50%-60%,该比例在老年人中升高,REM睡眠在婴儿中可占总睡眠时间的50%,该比例随后急剧下降至20%-25%。
1.5睡眠各分期的生理变化
1.6睡眠各分期的生理功能
(1)非快速动眼期(NREM):促进生长、消除疲劳及恢复体力的主要方式
(2)快速动眼期(REM):与记忆的形成及巩固、促进脑的发育成熟以及脑功能的修复有关
绝大部分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是以NREM1、2阶段所占比例升高,慢波睡眠及REM睡眠所占时间比例降低为特点,增加失眠患者的慢波睡眠和REM睡眠时间,能改善其睡眠结构,从而提高睡眠质量的主观体验,发挥睡眠的生理功能。
1.7梦的生理意义:
梦绝大多数出现在眼快动睡眠中,也就是说一晚的睡眠我们要做4-6次的梦,梦正常情况一般占整个睡眠的20%左右的时间,所以说人人有梦,夜夜有梦都是正常现象,只是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而已,做梦是发生在睡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几乎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历,儿童的梦多些,而老年人做梦逐渐减少。那些不记得自己做梦的朋友并不是没有做梦,而是忘了自己做过的梦。做梦发生在睡眠周期的REM期,后面会跟着一个非做梦的睡眠期,经过这个睡眠期我们通常会把自己的梦忘掉。如果您记得做过的梦,那是因为在REM期时有一个觉醒,那么我们就会因为觉醒意识到刚刚做梦了,梦对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梦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和加强。
(2)梦能给人带来愉快的回忆(这里指美梦而言)。
(3)梦能预示某些疾病的发生。
(4)有梦睡眠可以延长人的寿命。
(5)梦能增加人的创造思维。
(6)梦有助于稳定人的精神状态。
睡多久是正常的呢?一般来说正常的睡眠时间为5-10个小时,儿童睡眠时间要长,9-10个小时以上,成年人平均每晚睡7.5个小时。每人中约有1-2人每晚只需睡5小时,其他少数人则需睡10个小时,并非每个人都需要8小时睡眠,少于8小时也可以精力充沛,不管睡眠时间有多少,只要能保证白天的工作效率和需要的精力,那么睡眠就是正常的。
非药物治疗的介绍
1睡眠卫生健康教育:
(1)失眠的行为干预
1)白天要规律的运动和锻炼,至少有氧运动30分钟,增加户外时间,增加阳光环境下的时间,不要戴太阳眼镜,建议做八段锦气功操;
2)将午睡时间限制在30分钟以内,避免日间过度睡眠,白天可适当短暂午睡或打盹片刻;
3)拒绝睡前喝咖啡、浓茶、空腹或者过饱躺上床,晚餐后避免摄入咖啡因、烟草和酒精,限制夜间喝水量,不饮酒助眠;
4)床只用来睡眠,困了才能上床,除了睡眠和性活动外,不在床上进行其他的活动,避免在床上坐其他活动,如看电视、谈话、进食、看书、考虑问题;
5)创造有利于入睡的条件反射机制,如睡前半小时洗热水澡、泡脚、喝牛奶,睡前3小时不做剧烈运动日常锻炼,听一段舒缓的轻音乐或者催眠音乐;
6)上床后不要再想白天的事、工作问题,放松下来,不要担忧明天的事,保持平静心,先睡心后睡眼,即使躺上床后胡思乱想我也不试图控制睡眠;
7)维持相对固定的睡觉/起床时间,不必苛求准时上床,每天按时起床,形成健康的作息节律,越把睡眠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完成,反而越睡不着,过了固定的睡眠时间就睡不着的想法是错误的;
8)醒来后不要在床上待过多的时间,拒绝赖床,醒来超过15分钟,离开床和卧室;
9)30分钟内如果不能入睡就起床,可稍微活动,等再有睡意时再上床,目的是使床与睡眠形成条件联系,睡不着越想让自己尽快入睡,反而越睡不着;
(2)失眠的心理干预
1)纠正失眠的主要方法是行为调整和心理调节,不宜长期依赖药物治疗。
2)保持乐观、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对社会竞争、个人得失应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
3)既不要努力去睡眠,也不要努力控制自己的睡眠,顺其自然,总想控制自己的睡眠反而让你更睡不着;
4)避免对睡眠过度期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