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
今天早上你和我谈起了你的“焦虑”。我很开心你愿意告诉我你的烦恼。
“焦虑”医学上的解释是持续性紧张或发作性惊恐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我的理解是因为感觉自己对将要发生的事或遇到的困难,没有充分的信心或者有效的解决方法,而产生的恐惧。
适当的焦虑会成为动力,当问题解决时,你会发现并没有焦虑的那么可怕。但过度地焦虑就是病,你会持续沉浸在这种情绪中,心理问题会导致身体问题,最后需要药物治疗。
我如果焦虑,就会在纸上写下2个问题:
1我为什么会焦虑?
2我可以做些什么来缓解我的焦虑?
写完之后,我会付之行动,当我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做时,我发现我的焦虑就已经缓解了。但消除还需要成果来验证,可能当你按照计划全部做完时,你发现并没有解决之前的问题,但不会像之前那么焦虑,因为你有了经验,可以迅速调整计划,再去尝试。也就是我常常告诉你的“焦虑是因为没有了行动力”。那就给自己找一个方向,让自己行动起来,所以运动也可以缓解焦虑。
说了这么多,你会发现焦虑并不可怕,它只是弱者面对困难的借口。焦虑或许会让你得到同情,呆在舒适区,但也意味着你被贴上了“弱者”的标签,以后也将永远待在这个群体里。
先来说说妈妈遇到的“焦虑”,我的一部分焦虑来自你,我希望做个“好妈妈”,希望你拥有快乐的童年,希望你成长为阳光,自信,有主见和创造力的孩子。可是从你出生开始,小时候为了你的“经常生病”而焦虑,长大为了你的“注意力不集中”,“读书没有内驱力”,“成绩进步缓慢”,“能不能读高中”~~~而焦虑。如果我被这些焦虑打垮,你早就成了孤儿。所以我把它们变成动力,也让我有机会成为了“杨老师”,我要谢谢你!现在我依旧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焦虑,但我会依旧问自己这2个问题,并写下答案。
我今年之所以这么喜欢去健身房,是因为当你的身体机能再下降,你会发现“健康”是个奢侈品,也是幸福的根本。你会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想要抓住它。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运动比学习更重要!
其实你的焦虑主要还是你要不要离开舒适区的问题,你可以用焦虑博得我们的同情,让我们给你降低要求,然后你缓慢前进,有时候甚至还会退回舒适区。所以焦虑只会对爱你的人有用,但这种爱会变成“溺爱”。上帝喜欢笨蛋,你在学习上绝对不笨,你有着很多小聪明,但学习需要脚踏实地,大智若愚,所以上帝没有给你发放“学习通行证”。
我常说“你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所以你很“焦虑”地想尽快完成所有“任务”。至于效果你根本不在意,所以错题本写了,还是错的。词语听了,还是错的。口算做了,还是错的。再好的学习方法,少了用心的灵魂,知识点还是停留在书上,错题本上,唯独不在你的脑海里和心里。
我昨天让你把计划表再重新确认一遍,你还是复制了我之前的给你的计划,如果你认可,请把这些知识点牢牢记在脑海里;如果你不认可,请把它删掉,不要浪费你的生命。至于学习计时,你很不喜欢,我觉得应该也是不想离开舒适区,因为高效利用时间就意味着没有了走神偷懒的借口。
之前每次争吵,我总是反省自己,迁就你。可是如果你是个自我要求很高的人,也许这样做是对的。可是如果你是个自我要求不高的人,我们的理解和同情,恰恰会成为你成为“弱者”的助推器,最后连我们都说服自己“你就是如此!”
但这不是我学教育的初衷,我一直在问自己,如果“快乐教育”是对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成才?答案只有一个,因为它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我对你一直抱有希望,所以才会一次次感到失望。但人生很长,所以我缓解焦虑的方式,就是继续改进我的教育方法,继续学习,并且继续对你满怀希望。
你需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