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峥嵘图片设计:王羽峤)
羽毛球运动站位跑位和换位
一、站位跑位
(一)站位跑位相关因素
每项运动的站位、跑位都有特点。球类运动站位跑位要分析三个因素。即:球、场地、人。
球。球类运动是以球为中心,站位、跑位呈现“跟球跑位”原则。篮球、足球跟球跑位直观性强,隔网运动“跟球跑位”直观性稍弱,但原理相同,“跟球跑位”是提高场上速度,加强进攻的最佳途径。足球、篮球的飞行线路从点到面是放射状的圆形区域;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排球等隔网运动,球的飞行从点到面是放射状的三角区域。无论是隔网球类运动还是非隔网球类运动,具进攻性、威胁大的是三角区域的球:角度越大、威胁越大;角度越小、威胁越小。所以,球类运动有“跟球跑位”和“三角形站位”特点。
篮球线路羽毛球线路2、场地。场地是各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项目竞赛规则都对场地有明确的规定。球类运动站位,首先是以竞赛规则为依据。限制站位区域的,站位必须在规则规定区域内;如发球、接发球,限制站位区域,站位必须在规定区域。不限制站位区域时,站位可以自主选择;如活球期站位、跑位是根据球所在位置和球员所在位置随时调整。其次,还要根据项目参与人数进行分析,单人项目,跑位是规则规定的全场;双人和多人项目,在场地区域内根据人数和球的位置、攻防状态,分工站位。
3、人。人是运动的主体,球类运动的站位、跑位由人实现。单人对抗的球类运动,站位、跑位必须“攻防兼顾”,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的单打,站位要根据球的位置和攻防状况,准备接全场的球,面积广、球落点角度大,体现全面性;跑位以跟球移动为主,同时,回场步伐较多。双人和多人对抗项目,是按照“加强进攻、兼顾防守”的原则进行区域分工,站位体现区域性;跑位有跟球移动、抢位、补位和换位,体现多样性和协调性。
(二)站位跑位原理分析
1、三角区域站位原理。在各类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三角形理论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行业,设施、生活物品等制造业都结合了三角形理论。实事上,运动中“三角形理论”也在不断的实践中广泛运用。篮球、足球,防守方在球和人之间三角形站位已成为常识;羽毛球等隔网球类运动在站位、跑位的实践中,三角形站位也是目前最合理的站位方式。
2、跟球跑位原理。以球为中心的球类运动跟球跑位是提高球的控制能力和运动员场上速度的基本要求,也是把握进攻和争取守中反攻基本要求。
二、单打站位跑位
(一)站位
羽毛球是隔网球类运动,击球点到落点,是一点到多点的放射性三角区域。我们可以将击球点定为三角形顶端,最大角度、同等距离的直线和对角线球的线路,作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两腰之间的连线为三角形底边。底边的中间区域,与击球点成直角的点,是单打基本站位区域。简称“三角形站位”。发球和接中线附近的球,采取居中站位;接两侧区域的球,跟球移动、偏直线站位;组织进攻时,偏前场站位;防守时,偏后场站位。以“以三角形站位”为核心,随球变化、及时调整,才能实现站位的攻防兼顾,在加强进攻的同时,兼顾了各方位的防守。
单打站位(1)单打站位(2)活球期如都选择居中站位,直线球将成为明显弱点;进攻难把握时机;防守反应时间不足。所以,在练习步法时,以“米”字步为基础,可以强化回场意识;增强实战步和多球练习,跟球移动、灵活站位,能减少移动距离,提高场上速度。
(二)跑位
羽毛球单打跑位、站位需攻、防兼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跑位是遵循“跟球跑位”和“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原则,尽快抵达击球位置。
击球方:必须跟球跑位,甚至比球更快跑到预判的落点,才能抢第一击球点击球,争取进攻。准备方:也是跟球跑动回位,同时需要根据球的位置和攻防状态进行综合判断,选择回中场跑位、偏向直线跑位、或偏向对角线跑位。
以“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原则“跟球跑位”,是加强短距离球进攻和防守反攻的有效方式。
三、双打站位跑位和换位
双打有快速、互动的特性,受广大羽毛球爱好者和运动员的喜爱。但,练习双打跑位、换位往往需要很长时间,难点在配合。即使是国家队队员,也常出现两个能力强的运动员,组合的双打并不一定强的情况。
这里,我们抛开个人技术特点和性格因素,仅从基本站位、跑位和换位分析,发现理论教学还存在一些概念模糊和误区,如简单解释为:进攻前后站位、防守两边站位;击球员跟球跑位;轮转换位等。
从单打站位、跑位分析,“三角形站位”,是在居中站位基础上的优化。在双打实践和技、战术不断演变过程中,更突出了三角区域的站位、跑位特点。如高水平双打选手,从底线攻防型选手占主流,到前三拍、快攻、快挡的选手占主流,就是双打的攻防双方通过站位、跑位、抢位、跟进和换位,加强了三角区域的争夺,进一步加快了双打的节奏。
(一)基本站位
1、进攻站位。两人在前后站位的基础上,按照小、大三角区域分工站位:网前球员,负责离球近的三角区域球(小三角),便于抢位,加强进攻优势;后场球员,负责另一区域的球(简称大三角),积极组织进攻,并及时跟进、补位配合网前球员进一步加快进攻节奏。
双打进攻站位(虽然A-B-C-D严格来说属于梯形,但为了便于与防守说法统一,我们将B、C两点延伸,可以看成三型,所以网前球员所在区域为小三角区域;后场球员所在区域为大三角区域)
1、防守站位。与球成直线的球员,负责防守直线区域的球(小三角);与球成对角线的球员,负责中场及对角线区域的球(大三角)。两人在加强防守同时,伺机反击。
双打防守站位(备注:与球成直线球员防守小三角区,成对角线球员防守大三角区。)
进攻站位:前场小三角区域;后场大三角区域。
防守站位:直线小三角区域;对角线大三角区域。
(二)跑位
双打是两个人的协同运动,站位按区域分工,跑位在单打基础上,通过分工、协调,个人活动面积减少,移动、回动距离都减少,且不需每球回动,提高了场上速度,进一步增强了进攻性。跑位呈现多样化特点,具体有:跟球跑位、抢位、跟进、补位、换位等。跑位原则是“跟球跑位、每球必动、每人必动,保障直线、强化前场”。
1、跟球跑位。与单打一样,击球员跟球跑位,非击球员跟球,并根据击球员跑位和攻防态势跟进、补位、换位;对方选手同样是根据球的位置和攻防状态调整跑位。
2、抢位和跟进。抢位和跟进:抢位是积极的跑位,是攻、防双方积极争夺,基本站位未发生转换的一种跑位。如同篮球的抢断、排球的拦网跑位,果断抢位不仅能加快进攻节奏,给对方形成压力,还能给同伴明确的跑位示意。跟进是在同伴抢位时,准确判断同伴跑动位置和击球质量,及时向前、偏直线跟进,共同加强中、前场的攻势。如同篮球和排球,在同伴抢断时,及时随球跟进,协同作战。
随着羽毛球双打技术的进一步演变,前三角区域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对抢位、跟进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双打意识强的运动员首先是抢位、跟进意识强、快。
①进攻抢位、跟进:前场球员为击球员时,加强近距离球(前三角区域)的进攻,争取“第一击球点”击球,并及时向前跟进抢位,后场球员同时跟进加强进攻态势;后场球员为击球员时,下压进攻后,向前跟进,加强中场进攻态势,网前球员向前跟进,抢位,加大网前威胁。
双打进攻抢位跟进(备注:后场进攻,小三角区球员跟球向前抢位,大三角区球员跟进)
②防守抢位、跟进:防守分两侧站位,双方根据分工,积极争取“第一击球点”击球,组织反攻,只要不起高球,双方队员跟球、以直线为重点抢位,并向小三角区域跟进,加快反攻节奏,同伴及时跟进、补位。
3、抢位和补位换位。抢位和补位换位:是在双方争夺中,攻、防发生转换的跑位。一名球员抢位击球后,攻、防态势改变,并出现空档;另一名球员及时补位,共同完成攻、防转换。
①攻转防抢位、补位换位:前、后站位的进攻方,任一队员起高球,需就近在直线抢位,转防守站位,三角区域发生改变,出现空档位置;另一名队员补位、并跟球移动换位,形成左右分工的新三角区域防守站位。
双打攻转防(1)双打攻转防(2)双打攻转防(3)双打攻转防(4)(备注:1、2进攻后场大三角区球员击直线、对角线高球,向前跟进防守,前场小三角区球员补位转防守。3、4进攻前场小三角区球员挑高球,直线后退转防守,后场球员跟进、补位转防守)
②防转攻抢位、补位换位:左、右站位的防守方,任一球员有效反攻,靠前场的球员应尽快跟球向前抢位,另一名队员跟球移动,向后场补位换位。
双打防转攻(1)双打防转攻(2)(备注:1、防守大三角区球员接后场球转进攻,小三角区球员跟球向直线跟进保持进攻小三角。2、防守小三角区球员抢网转进攻,大三角区球员补位转进攻。)
4、轮转换位。轮转换位往往出现在多拍球中,攻、防未转换,或在一个来回中完成攻转防、防转攻,轮换的跑位。轮转跑位一般在轮流进攻和弥补防守站位空档时常见。
①进攻轮转换位:一是底线连续进攻,同伴轮换到另一区域击球,加快进攻节奏;二是后场较弱选手,或在中后场进攻后,向直线网前跟进,同伴轮转换位到后场进攻。两类都是为了加强进攻。
双打进攻轮转(备注:左后场进攻球员向前跟进抢位,前场小三角球员后退轮转)
②防守轮转换位:防守任一球员,接球失位,出现空档,同伴补位防守下一球,失位球员轮转到另一边防守。弥补了被动防守时的漏洞,并及时恢复三角区域站位平衡。
双打防守轮转(备注:中间球,大三角区球员挡球跟进后,直线回小三角区,左边小三角区球员轮转换位到大三角区)
(一)中间球处理
双打大、小三角形中线就是中间球(也称结合部球),是双打配合难点,常因抢球或等球,错失进攻机会,造成被动或直接失误。中间球处理好、配合默契,就能加快双打节奏,增强进攻和反攻能力。下面介绍几种处理方式。
1、离球近的球员优先。根据前面大、小三角形站位的分工,离球近的选手抢位击球,有利于前点、高点击球,争取主动。进攻站位时,前场球员离球近,视线难观察到后场球员,可大胆抢位击球,加强进攻;防守站位时,中间球离对角线球员近,有利于对角线球员抢前点、高点反攻,争取主动。
2、生理强项优先。人的生理特点是向前收缩用力动作幅度大、动量大,向后伸展动作幅度小、动量小。所以,羽毛球正手击球是生理强项,反手击球是生理弱项,中间球正手击球方优先。
3、特长优先。双方在充分了解同伴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擅长网前的球员,多抢网前球;擅长后场球员,多抢后场球,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已之长、攻彼之短。此外,左右手搭档时,会出现都是正手或反手,也适用特长优先。
在羽毛球站位、跑位中,熟练掌握、运用三角形理论,能进一步提高场上速度,缩短学习双打站位、跑位、换位的时间,提高双打配合的默契性和连贯性。
关键词:跟球跑位,三角形站位,小三角球员抢位、大三角球员跟进、补位或换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