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机能障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年被五所幼儿园劝退孩子反常或是感统失
TUhjnbcbe - 2024/11/3 22:46:00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https://m.39.net/disease/a_9101003.html

文|冯玮

图|pexels

来源|成长的可能

前段时间,一个8岁的郑州男孩小愚被多家媒体报道。

(截图为微博话题)

和很多同龄的孩子相比,小愚直到4岁半才会正常说话,语言发育迟缓十分明显。他曾在一年内被幼儿园劝退五次,最夸张的一次,他上午入园,下午就被劝退。

幸运的是,偶然间妈妈发现小愚异常痴迷绘画,常常为了一件作品熬夜到凌晨一点多,“我想着他画画,可能也是一个突破点。”妈妈说,把小愚的作品发到网上后,收获了很多网友的点赞和鼓励。

小愚的情况,其实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的一种表现。在日常中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除了语言发育迟缓外,还会出现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焦躁易怒、协调性较差等问题。

那什么是“感觉统合”呢?它的失调为什么会对孩子有那么多的影响?如何在家庭环境下及时观察到孩子的问题并正确陪伴呢?

“成长的可能”编辑团队与国内著名儿童教育心理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薇进行了对话。

林薇介绍,感觉统合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后天的成长环境:“儿童身心健康的培养似乎正在被忽视。”

受访人:

林薇,国内著名儿童教育心理专家,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自年起开始从事儿童心理学咨询与培训工作,并在年创办了北京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

■成长的可能:“感觉统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孩子的哪些表现可能与“感觉统合失调”有关么?

林薇:所谓的感觉统合失调其实并不是一种病,可以理解为孩子在发育的过程中遇到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因为孩子从出生到18岁成年期间整个生理和心理始终保持发育,整个成长周期是十分漫长和多变的。

哪些行为或许是感统失调的信号呢?有几个方面可以参考。

第一种是前庭觉的失调。

前庭失调的孩子会出现几种问题,比如注意力方面特别容易分心、容易走神,有的时候他会显得好动不安。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平衡功能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包括走路可能容易容易跌跌撞撞,容易有晕眩像晕车,晕船等等。

孩子的学习状态也会被影响,因为他的眼球运动的平滑度不够,就很容易跳跃或丢失目标,所以当孩子在阅读一行一行文字的时候,就会容易会出现看丢了、看漏了或者跳行的情况。

第二种是本体觉的失调。

本体觉简单来说是用来感受肢体运动变化的一种功能,如果孩子的本体觉发展不够,那么自己的协调性和身体操作的精准度上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这样的小孩如果在做操,那他的动作就会比别人慢半拍,或者他的协调性就很差,或者他的动作总是很别扭。

本体觉同时也和孩子的空间感知有关,这种情况除了孩子的动作不够协调外,空间秩序的感觉上也会很混乱,比如不会收整理和收拾,到处乱扔等等。

第三种与情绪有关,也就是触觉发育。

它对于孩子来说主要影响情绪行为和社交方面的问题。因为情绪行为跟社交有极大的关联,它影响了小朋友跟外界的一个互动,那么如果是触觉发展的过于迟钝的小孩,很可能就不是很容易能够感受到一个动作的轻重,就特别容易会出现其实他不是想打人,但是他出手没轻重,就容易对对方造成伤害。

然后其他的人跟他在交往的时候,如果他是一个触觉过于敏感的小孩,也就很容易产生冲突,因为他的触觉阈限特别低,人家轻轻碰他一下,他就感觉受到冒犯。

■成长的可能:那这些情况的发生背后,是天生就有的占比更大,还是后天被影响的更多呢?

林薇: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感统出现失调的原因还是跟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也就是后天的因素还是占比较多。

因为如果是先天的因素造成了脑功能方面的障碍或者失调,在医学检查上是很早就可以发现的,但是我们真正在工作中间接触的大多数需要得到帮助的小孩,其实还是跟他的教育的环境的以及教育方式是有关系。

举个例子吧。

我最近遇到了一个孩子,刚刚从国外回来,家庭条件非常好。有一天孩子的爷爷奶奶来找我紧急求助,说孩子刚刚上幼儿园小班,但是在和同班同学的对比下发现孩子不太会和其他人打交道,而且整体的反应也会更慢一点,你叫他时整个人好像充耳不闻的样子。

这是因为什么呢?就是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家长就已经知道他的需求并且预先满足,也就意味着孩子并没有在家里得到沟通上的充分锻炼。

这种对孩子的过度呵护,其实是不利于孩子大脑发育的,不利于身体和心理机能和功能的发展。

所以从孩子的感觉发展来说,最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跟大自然的接触,因为一个人的感官视听触味闻最丰富的来源就是自然界。

现在很多家长是比较在意不要让孩子吹风的,所以出门一定是裹得严严实实的,把各种保护措施做到极致。这就是错过了大自然提供给人在生理的发展以及身心的整个发展上的各种非常好的元素。

■成长的可能:怎么理解大自然呢?比如小区里的小花园或者其他的公园算大自然吗?

林薇:大自然不是一定只有森林才是大自然,我觉得只要在自然界里面,就能让孩子更好的放松并且学会在环境中融合就可以。

谈到户外运动这里,与感统方向有关的运动项目也和孩子的年龄特征有关。

比如7岁以前感觉统合训练对孩子都是有很好的帮助的,然后在7岁以上孩子可以做一些专项的东西,10岁之后,孩子可以多做一些竞技类的运动。

■成长的可能:除了户外的体验,在家庭环境下家长可以做什么呢?

林薇:对父母的要求的确会变高,我觉得也有三方面的提升方向。

首先是要持续学习。

要充分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以及他在每一个阶段各方面的发展应该是到了一个什么水平。比如你可能在书本上或者一些课程上知道了应该有那些特点,但是也要注意观察孩子在同龄的孩子中是怎样的状态。

不能只盯着自己的孩子、只在意有没有让他吃好喝好,那就很容易忽略年龄阶段性的发展重点。也就是说家长必须要有预见性。

比如说有些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会有很大的逆反状态,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青春到来时才有么?肯定是在早期就没有建立足够的信任和良好的亲子关系,才导致在青春时期孩子激素水平不稳定时,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其次就是家长要有修行的心态。

当孩子真的出现了一些行为上或者心态上的小问题时,家长要在态度上有一个认识,就是孩子出现问题和困难是正常的,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各种状态,这本身对家长来说就是一种修行。

我做了30年教育,我最大的感触是我们的家长都很爱孩子,但是爱孩子不等于接受孩子,我们的爱经常都是有条件的,这种的条件附加的东西太多了。比如“你做的不对或者你做的不好,我觉得是我人生很失败;如果你发生错误,我都已经跟你说了,你还做错了,我会面子挂不住”等等。

我们家长很多在爱中间增加了很多自己的执着的观念,但其实,爱是意味着接受。

再者就是家长是需要行动的。

当你有了足够的认知和教育的态度时,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行动了。很多方法都是在家里就可以做的,比如前面说孩子感觉失调有一个原因是后天的刺激不够或者锻炼机会变少,那家长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动手、多做一些训练等等。

■成长的可能:您提到关于“接受”的问题,世卫组织估算全球共约3.5亿名抑郁症患者,近年来抑郁症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林薇:现在孩子抑郁症出现的比例这么高,我觉得还是跟现在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社会激烈的竞争和竞争性的教育,还有现在的亲子关系等等都会催生孩子的抑郁症,但还是要科学看待,如果低龄孩子们真的有一些轻微的抑郁症的表现,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心理的疏导、亲子关系的引导、户外运动和各种形式的群体游戏,去帮助孩子的。

家庭始终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因为这是孩子的主要生活场所,父母也是孩子成长期最重要的抚养人。

家长其实应该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成长的可能:能在最后向家长们简单介绍下感觉统合失调会由哪些引起吗?

林薇:前面也提到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比如:

(1)遗传:对孩子而言遗传就是先天的土壤。基因决定了生理上个体的差异性。

(2)孕育过程:妈妈在怀孕期间、生产期间的经历,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3)抚养方式:例如北方孩子和南方孩子的动作灵活度会有一些区别。北方的襁褓包得严实,婴儿的手脚都藏在襁褓内,动弹不得。南方的孩子穿的宽松,手脚会露出来活动相对较多。不同的抚育方式,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不同,就会对孩子的动作发展有影响。

(4)教育环境:过度呵护的家庭,禁止孩子玩沙、玩水等,没有给予孩子信任和鼓励,久而久之孩子不敢去做新的尝试。

(5)营养: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给身体足够全面的营养。缺锌,容易多动;缺钙,睡眠不好,出汗,精力不集中;缺铁,虚弱、头晕,体质不好,不足以坚持一天的学习。

(6)心理影响:成长中遇到的突发事件、教育方法是否恰当等,会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中产生心理上的影响。有可能是正面的推进,也有可能是负面的阻碍。

所以这样就可以理解,感统失调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指一个人不能对信息进行正常的整合,不能做出恰当反应。

■成长的可能:这种“障碍”会有程度上的不同吗?

林薇:轻度感统失调,孩子会随着发育成长弥补不足。而中度和重度的感统失调,则更多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专业的“感觉统合失调矫正”训练,帮助有一定学习与运动上存在或多或少障碍的孩子提升机能,建立正常的信息输入及处理的过程,增强对外界信息做出正确的反应的能力,可以认为属于“补差”训练,克服学习困难。

所以,如果孩子真的出现了这些问题,家长们也不要紧张,通过专业的训练和帮助是可以得到缓解和改善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年被五所幼儿园劝退孩子反常或是感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