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机能障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壹教育这5个伤害孩子大脑的行为,每个家庭
TUhjnbcbe - 2025/2/28 17:59:00

壹教育:

孩子智力的高低,取决于父母养育认知的高低。

父母要想让自家孩子的大脑越来越聪明,就一定要避免那些损伤孩子大脑的行为。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这样数落自己的孩子:

你看人家小王多聪明

你看人家小明学习成绩多好

你看人家小刚怎么就那么多才多艺

......

你再看看你,学啥啥不行,怎么就那么没出息

……

为什么别人家孩子那么聪明,而你家孩子那么让人不省心呢?

除了小部分遗传因素外,80%的家长可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做了以下5种伤害孩子大脑的事情,关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赶快自查一下吧:

孩子贪吃

却不加以限制

记得,一次春节回乡下老家,在邻居张阿姨家做客,只见张阿姨家6岁的小孙子一刻不停地吃零食,胃口特别好。

张阿姨宠溺地说:

“这孩子看见什么食物都馋,一天到晚嘴不停,特别好养活,能吃是福……”

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胃口好是好事,看到孩子不满足地吃着各种东西,家长心里就获得了极大满足。

因为孩子能吃,就不缺营养,身体就壮。

殊不知,孩子一味贪吃,会伤害其大脑发育。

美国儿科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儿童期吃得太多会引起肚腹胀满、消化和吸收不良。

若长期如此,还会使孩子性格变得急躁易怒,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

更可怕的是,贪吃会造成“肥胖脑”,甚至会促使大脑健忘、早衰。

婴儿出生时,脂肪组织仅占体重的16%,4~6岁时约占20%。

正常情况下,脂肪组织的增长量很小。而孩子吃得过饱,尤其是进食过量高营养食品,食入的热量就会大大超过消耗的热量,使热能转变成脂肪在体内蓄积。若脑组织的脂肪过多,就会引起“肥胖脑”。

研究证实,人的智力与大脑沟回皱褶多少有关。大脑的沟回越明显,皱褶越多,智力水平越高。

而“肥胖脑”会使沟回紧紧靠在一起,皱褶消失,大脑皮层呈平滑样,神经网络的发育就会变差,从而导致孩子的智力水平低下。

而且,贪吃会抑制大脑智能区域的生理功能。若主管胃肠道消化的植物神经中枢,因贪吃过量食物而长时间兴奋,就会引起邻近的语言,思维记忆,想象等大脑智能区域的抑制。

这些区域如果经常处于抑制状态,孩子就很难对新事物、新知识产生兴趣,甚至会健忘。

此外,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一种能促使大脑早衰的物质一-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会因过饱饮食而增加数万倍。

所以,父母一定要合理控制孩子的饮食。

1.让孩子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一方面可使胃肠充分分泌各种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完全的消化吸收,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另一方面能提高孩子对饥饿的忍耐性和食欲敏感性,可以避免孩子暴饮暴食。

2.吃饭要定时定量,每天就餐的时间要相对固定。早餐一定要让孩子吃好,午饭可以吃多一点,晚餐则要少吃。尽量给孩子选择小号的餐具,比如小碗或者小盘。一次性把该吃的量全部放入碗或盘中,不要二次添加。

3.如果两餐之间,孩子觉得饿了,可以先让ta吃一点水果,或喝杯温水适当缓解饥饿感。睡前可以让孩子喝杯牛奶,不仅不会加重胃的负担,还能促进睡眠。

4.每天要保证孩子对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孩子坐姿不端正

却不加以纠正

古人说:坐如钟,站如松。

然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站没站相,坐没坐相。

写作业的姿势更是千姿百态,要么趴在桌上、弯腰驼背,要么翘着脚,身体歪在一边……

据统计我国有64%的小学生有驼背倾向,幼儿园小孩姿势不良的状况更是高达70%以上。

要知道,孩子坐姿不端正,不仅影响体态、视力,还有损大脑发育。

1.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国外科学家将一批孩子的坐姿与专注力进行调查与比较。

结果显示,那些坐姿不良的孩子,通常专注力比较低。在回答问题时的正确率,也会比坐姿端正的孩子要低不少。

这是因为不良的坐姿会让肺部无法得到顺畅的伸展,孩子慢慢会养成浅层呼吸的习惯,导致肺部因难以吸入充足的氧气而使血液循环不通畅。

2.加速大脑的疲劳

人的小脑当中有一个被称为“蚓部”的部位,其作用是控制身体的平衡和处理眼耳部位输入的信息。

当孩子坐姿不良时,视线也会随之倾斜,获取到的信息很可能因此而产生偏差。

大脑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将这些存在误差的信息进行整理、修正和消化,再去做出反应,因而大脑更容易疲劳。

而且,还会造成孩子的自信心低落,空间认知能力慢慢下降。

所以,父母一定要从小规范孩子的坐姿。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这样的:

1.坐在椅子上时,身体后背应该挺直贴着椅背,确认是否坐直的标准应该是耳后与肩线、背部呈现一条直线;

2.脚放在地上,脚背要与地板垂直,膝盖弯曲90°;

3.最后,大腿与臀部、脊背三点连线呈90°。

古人说:“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家长在监督孩子坐姿时,自身也应该做到。否则,孩子也很难听从,甚至是坚持。

孩子睡眠长期不足

却不加以重视

人类出生后,大脑发育并不完善,需要通过睡眠来促进大脑发育。

所以,每个人的婴幼儿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美国《临床睡眠医学杂志》指出:

一周岁以内的婴儿每天睡眠时长一般在12-17小时,在这个范围内,孩子的智商与睡眠时长呈正相关。

这是因为婴幼儿在熟睡之后,脑血流量明显增加,促进脑蛋白质的合成,让脑部发育更快速、更健全。

儿童时期的孩子,大脑细胞及智力也在不断发育中。若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脑细胞发育,导致孩子学习问题突出:

注意力、记忆力、组织能力、创造力和运动技巧也相对较差。而且,容易出现好斗、多动症、反应迟钝等症状。

研究发现,与那些每晚睡眠少于9至12小时的儿童相比,每晚睡眠时间少于9小时的小学学龄儿童在某些负责记忆力,智力和幸福感的大脑区域存在显著差异。

所以,美国睡眠医学学会建议6到12岁的孩子每晚有规律地睡9~12个小时。

那么,父母如何保障孩子有充足的好睡眠呢?

1.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每天固定时间入睡,生物钟固定之后会在正常的时间产生困意,规律的作息才可以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

在培养作息习惯的过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到点就上床睡。千万不要躺在床上玩手机,给孩子造成睡眠误导。

2.控制睡前的娱乐时间

很多孩子之所以习惯晚睡,大多是因为睡前玩得太嗨了,导致越来越不想睡觉。

所以,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睡前保持平和的心情。一是不做剧烈活动,看电视、玩乐的时间要慢慢减少;二是陪孩子看一些绘本、故事书,或听些轻音乐。

3.提高学习效率

造成大多数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学习效率不高。明明一个小时可以写完的作业,却总是找借口拖到深夜。

所以,父母要想办法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以及写作业的主动性。

当孩子能够自主地安排学习的时间和计划时,他们的睡眠时间就能够得到保障,也能以更好的状态去应对学习。

4.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减少声音的干扰,室内的温度、湿度要适宜睡眠。冬季为18℃左右,夏季要注意降温,不要太热。

孩子睡觉时,尽量把室内的灯都关掉。

孩子不爱运动

却不加以培养

于中国父母而言,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孩子的学习,几乎没有之一。

所以,父母宁愿孩子一整天坐在书桌前学习,也不想让孩子出去疯玩一场。因为他们觉得,那是耽误时间。

殊不知,孩子运动不足,也会影响大脑发育。

大脑中有数十亿个神经元(人脑处理信息的基本单位),但神经元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需要通过各种运动来加强、巩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也就是说,运动会使大脑中神经元连接更活跃,突触之间的信号更持久增强,使海马体体积增大,从而促进大脑发育,提高记忆力。

而且,运动还能使主管大脑专注力的额叶区域充血活跃,还能分泌多巴胺,提高大脑血清素的含量,使大脑处于良好的发育状态。

那么,父母如何让孩子爱上运动呢?

1.陪孩子观看运动比赛

经常带孩子去观看体育比赛或观看其他人参与体育活动,感受现场的氛围,能促进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2.以身作则营造运动的氛围

家庭的运动氛围很重要,爱运动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跑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爬爬山、跳跳绳……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

3.让孩子尝试不同的运动

对于3~12岁之前的孩子,应该坚持多样性运动原则,这样能培养其更加全面的运动机能。

在尝试各种运动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找出孩子的兴趣所在,再给ta创造相应的运动条件。

4.循序渐进

欲速则不达,孩子的运动一定要和ta的年龄及生理发展相适应。

在孩子开始一项新运动时,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让ta挑战高难度的动作和游戏。

5.保证孩子的安全

父母做好运动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孩子轮滑时,要让其戴好防护的帽子、护肘、护膝等。

否则,一旦受伤,容易引起家长和孩子的畏惧心理,使运动无法持续下去。

让孩子看电视或电子产品

却不加以控制

很多父母喜欢让孩子看电视,企图通过一些幼教视频,如学儿歌、听故事、动画片……来激发孩子的学习欲,开发孩子的智力。

其实,看电视是一种“没脑子”的行为,只会损伤孩子的智力。

研究发现,在8~16个月的婴儿中,那些每天看一小时视频的婴儿认识的字,比其他婴儿平均要少6~8个。

所以,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不要让24个月以下的孩子看任何电视节目。

研究人员还发现,孩子在一天中每看一小时电视,其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概率就增加10%。

而且,随着孩子看电视时间的增加,其大脑出现问题的风险就会和成年人一样高。

其实,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阶段,过度看电视、过度玩电子游戏都对大脑不利。

大脑不仅影响着人的思维认知、理解记忆、学习成效……还影响着我们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甚至决定着人生的质量。

父母要想让自己孩子的大脑越来越聪明,就一定要避免那些损伤孩子大脑的行为。

可以说,孩子智力的高低,取决于父母养育认知的高低。

任何时候,都请记住: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1
查看完整版本: 壹教育这5个伤害孩子大脑的行为,每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