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教康整合”工作,培养具有专业康复技能的特教教师,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教实验学校)继续扎实开展康复专题培训。
3月25日下午,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年度第二康复专题培训在多功能厅举行。
《残疾分类体系与康复对策》
本次培训采用线上培训的方式,主讲者是来自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医院)的运动治疗中心副治疗师长苑杰华老师,本次专题培训的主题是《残疾分类体系与康复对策》。
培训现场
首先,苑老师对残疾和与残疾相关的残疾人、残疾学等定义及残疾原因进行讲解;
在残疾原因的讲解中,主要谈到了由于各类疾病、损伤、先天性异常直接引起的功能障碍,以疾病致残为主的原发性残疾和原发性残疾后并发症所导致的肢体活动受限,器官、系统功能减退甚至丧失的继发性残疾两种残疾原因。
还深度解析了残疾与疾病的三种关系:
第一种,残疾与疾病无关,有些病人除了肢体的残缺,身体的其他部位十分健康;
第二种,残疾与疾病同时存在,由于疾病本身引起的肢体或器官功能障碍;
第三种,残疾在疾病后发生,多发生在急性病变后,如脑血管意外、脊髓炎症后。
其次,苑老师讲到了残疾人现况和ICIDH、ICIDH-2、ICF等残疾分类。
其中,主要讲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在年公布的国际病损、失能与残障(ICIDH)残疾分类、特征、表现及相应的康复评估和治疗途径。
在改善与恢复、代偿和替代三个层次的康复目标的实现中。
病损主要表现在器官或系统功能严重障碍或丧失,可以通过功能训练得到改善;
失能主要表现在生活自理能力严重障碍或丧失,可以通过作业治疗、辅助具应用进行代偿;
残障则主要表现为社交或工作能力严重障碍或丧失,可以通过环境适应、改造,以及使用工具进行替代。
最后,苑老师为老师们介绍了中国残疾分类标准。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了《五类残疾标准》,包括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病残疾五类;年国家新颁布的标准将残疾人分类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七类。
分类标准的细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特殊关怀和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
通过本次培训,老师们对残疾原因和残疾分类等相关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老师们以后更好地对残疾儿童进行评估和干预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为双流区听力、智力和自闭症残疾儿童少年定点康复机构,相信,双流特教校全体教师将把所学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为每一名残疾儿童少年做好评估、康复教育工作,为双流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小半
责编:付艺薇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