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机能障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人老容易多病,睡眠专家没睡好,关系密切
TUhjnbcbe - 2025/6/14 18:13:00
哪个医院白癜风能治愈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睡眠不仅是体力和精力恢复的重要环节,也是记忆巩固和维持的重要阶段,同时良好的睡眠也是免疫、代谢、情绪稳定平衡的重要生理基础。良好的睡眠不仅可以保障身心健康,更可以保持大脑活力。大脑的健康和活力,才能保持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相适应,这样的状态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体会到幸福。这一切对于老年人尤其重要。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生理机能不可避免的衰退,大脑的功能也随之减退。同时老年阶段不可避免的发生多种慢病,多种慢病以及想伴随的各种治疗和多种药物,对睡眠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此外,老年阶段意味着很多社会资源的丧失,对生活的掌控感下降,这对老年人心理层面也是巨大的挑战。在如此复杂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多种因素作用下,老年阶段睡眠障碍性疾病显著高发。

在既往的研究中,42%的65岁以上老年人报告至少一种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国内对13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患病率为47.2%,女性(58.2%)高于男性(49.2%)。

随着年龄的增加,60、70、80岁年龄组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逐渐增加,分别为35.3%、41.5%、51.0%。伴有其他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睡眠障碍的患病率更是高达58.6%。多种睡眠障碍性疾病,破坏睡眠质量,剥夺睡眠时间,不仅增加老年人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还可以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痴呆跌倒等躯体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

如何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是保持老年入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

影响老年人睡眠的因素很多,生理因素、躯体和精神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均可影响睡眠质量。

大部分成年人需要的生理睡眠时间为每日7-9小时的睡眠来满足机体需要,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居民平均每日睡眠时长为7.8h,睡眠不足的比例为17.1%,睡眠过长比例为24.3%。

生理因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睡眠模式、睡眠结构、睡眠-觉醒节律改变。睡眠生理随着年龄增加主要特点是:

①睡眠时长缩短。大部分老年人的平均每日睡眠时长5-6小时,显著比年轻阶段缩短。这和老年阶段消化能力减退,饭量减少的道理类似。大脑功能的下降,睡眠相关神经递质的减少,都会对睡眠的维持产生不利影响、

②睡眠结构改变: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连续性下降,夜间易醒,觉醒次数增加,出现片段化睡眠、多次短睡,睡眠效率降低。浅睡眠占比增加,而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减少。睡眠质量下降,日间会感到疲劳、困倦,精力不足,情绪不佳,反应速度下降。

③昼夜节律时相提前

老年人容易晚上很早感到困倦,凌晨很早醒来,更容易早睡早起,和家人的生活节奏不匹配,会给老年人的人际关系带来困扰。这些生理变化导致老年人夜间睡眠质量下降,夜间睡眠时长缩短。白天困倦。引发日间卧床时间增多,以补充夜间睡眠不足,社交隔离,减少户外活动,进一步损害社会功能和身心健康。

疾病因素:

1)躯体疾病:

老年人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躯体疾病的高发人群,躯体疾病引起的不适和疼痛、尿频等是引起老年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夜尿增多,骨关节退行性改变引起的慢性疼痛,均会影响睡眠质量。老年人气道牵张作用减弱,气道扩张肌肉代偿作用减弱,气道易塌陷,更容易发生夜间反复低通气和睡眠呼吸暂停(打呼噜),而老年人觉醒阈值降低,更易出现夜间觉醒,使得睡眠片段化,睡眠质量降低。神经系统疾病依据病变部位或功能障碍程度的不同,可从不同层次影响睡眠。有些疾病可能累及睡眠觉醒系统,如痴呆、脑血管病、慢性缺血等,病变部位累及睡眠相关神经通路,对睡眠造成不利影响。

2)精神心理疾病:

老年人心理障碍高发是引起睡眠障碍的另一重要因素,各种精神疾病均易引起睡眠障碍。老年抑郁症与睡眠障碍关系密切,80%的抑郁患者都合并睡眠问题。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有焦虑症状,睡眠问题与焦虑症状常常伴随。此外,痴呆患者和痴呆早期的睡眠问题也相当常见,显著增加照料者负担,夜间的兴奋激越、昼夜节律紊乱也是痴呆老人容易发生跌倒,走失、人际关系冲突等风险的重要原因。

3)药物因素:

老年人慢性疾病常常共病,服用药物复杂。许多药物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睡眠,如抗组胺药物会影响睡眠结构,利尿剂可能增加夜尿,β-受体阻滞剂会抑制褪黑素进而影响睡眠,某些抗抑郁药物会抑制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某些镇静催眠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抑制深睡眠,某些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会导致噩梦增多,带来身心的不适。

4)社会因素:

老年人睡眠质量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来自健康、经济、家庭的问题,成为压力来源,影响睡眠质量。特别是离退休后,离开了熟悉的工作环境,原有生活节奏改变,白日活动减少,对退休生活的不适应和经济来源减少,丧偶、身体残疾、视听障碍、出行困难、社交减少、孤独寂寞等均成为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

5)环境因素:

老年人适应能力下降,睡眠时觉醒阈值降低,对睡眠环境中噪音、光线过强、温度异常、床和枕头不舒适等不良睡眠环境较年轻人更敏感,在旅行、更换住所、气温气候变化等情况时,都可能导致失眠。在老年人因病住院后,由于噪音、夜间医疗操作、睡眠环境变化,均会影响夜间睡眠,昼夜睡眠节律颠倒,导致睡眠紊乱。

6)不良的睡眠习惯:

不良的睡前习惯会影响睡眠质量,如长期吸烟、睡前饮酒、睡软床、卧室温度过高、晚饭进餐过晚与睡眠间隔时间短、看电视太晚、过度使用手机均与睡眠障碍有关。此外,老年人日间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多、日间频繁打盹、久坐不动也是引起夜间睡眠质量差的危险因素。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老容易多病,睡眠专家没睡好,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