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要在世界具有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就必须树立其文化品牌,这与其文化传播系统的形态是相互促进的。” 业内人士指出,以法国为例,戛纳电影节和迷笛音乐节是法国最重要的两个文化品牌,以这两个品牌为核心,法国在海外民众中具有了较高的文化认知度,这种提升海外文化认知度的策略值得中国借鉴。
3、加快资源型工矿城镇转型,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合理选择替代产业。尽管市场变化和资源衰竭已成为阻碍资源型工矿城镇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源,但经过几十年的投入开发,这些地区都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有了一大批掌握了一定技术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这些都是他们的优势。如果我们不分情况地一味追求高起点,在短时期内完全抛弃原有的资源产业,转型恐怕难以收到实效。在经济转型选择替代产业时,最现实和有效的选择就是根据国内、国外市场需求,立足现有的基础条件,客观分析比较竞争优势,合理定位产业布局和分工,从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入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本地的比较优势,对传统产业中有市场、有效益、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增加科技含量,进行深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如大同市的浑源、阳泉市的矿区、晋城市的介休、朔州市的山阴等城镇,这类城镇历史基础厚实,处于区域中心或门户,区域开发的综合条件较好,城镇与区域的关系也较密切,其它产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基础,应当在矿业集约化和产业多元化发展基础上,大力发展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型经济,增强城镇的辐射能力和辐射效应,发挥相应的组织带动作用,推动腹地区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连日采访多位房企决策层高管后发现,当问及城镇化问题时,这些房企高管的反应几乎一致, 吸附人口能力 成为其进驻三线、四线城市甚至五线城市,布局主导开发新城的最关键要素。
在"一带一路"战略基础上,还需要加上非洲战略,成为"一带一路一洲"。这是因为,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方面,中国还拥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即巨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国内工资上涨,中国在这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以前类似的转移已有多次,这次的新特点在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庞大。按照第三次工业普查,中国制造业的就业人员是1.24亿人,相当于当年日本的12倍。世界上能够承接这么大规模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地方只有非洲。非洲有10亿人,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年轻人比例高,工资水平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到非洲方面,已有华坚集团等成功案例。
1.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