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日益增多,适老化改造逐渐步入千家万户。
一位不愿具名的民政系统官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适老化改造主要是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起居住行等特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家庭生活环境以及数字应用等方面进行适度功能改造,使之贴合老年人的需要。
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下称《规划》),推进公共环境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成为部署重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发现,适老化改造已经延伸至家庭、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运动健身场所等多个场景。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董登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我国绝大多数老人是在居家社区养老,因而家庭与社区是适老化改造的核心。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将适老化改造与信息化、智能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打造更为便捷暖心的生活环境。
“十四五”支持万户特困家庭改造
“我父亲上了年纪,平时我最怕他在家摔倒,尤其是老人如厕、洗浴时更加担心。”家住上海市闵行区的程先生告诉记者。
年底,程先生经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在上海市居家环境适老改造服务平台上申请了改造项目。服务团队上门后对淋浴区加装了移动可折叠淋浴凳,让老人可以坐姿洗浴,还安装了高度可调的淋浴花洒,围绕马桶、洗浴区等重点区域加装了扶手,同时在原有瓷砖上涂刷防滑材料或铺设防滑垫。“这样一来,护理老人如厕洗浴时又多了一份安全感。”程先生说。
上海市自年起便开始实施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室适老化改造项目。自年起又探索“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自负一点”的资金分担机制,进一步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项目试点。年已完成余户改造任务,覆盖全市16个区51个街道。
在全国范围内,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也正有序铺开。年2月,民政部等4部门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支持万户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董登新表示,政府应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养老服务承担兜底责任,同时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譬如引导专业养老床位进家庭,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缩短社区服务与家庭养老之间的距离等。
家庭和社区是适老化改造的主阵地。《规划》指出,提升社区和家庭适老化水平。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小区路面平整、出入口和通道无障碍改造、地面防滑处理等,在楼梯沿墙加装扶手,在楼层间安装挂壁式休息椅等,做好应急避险等安全防护。有条件的小区可建设凉亭、休闲座椅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的适老化改造。推动将适老化标准融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经济困难的失能、残疾、高龄等老年人家庭实施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
前述民政系统官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社区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当务之急。“在缺乏电梯的居民小区,居住在高层的老人只能终日呆在家里,身心健康都受到很大影响。”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