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行业终端受益者主要涵盖了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残疾人、术后功能障碍者、产后功能障碍者、重疾人群等群体,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康复医疗的主要需求群体规模高达1亿人。
在人口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老年人群体和慢性病群体已经成为康复行业发展的新增长引擎。
1)老年人群体的康复需求
年民*部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万人,占老年人口比例高达18.3%。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全身的肌肉量和肌肉力量都会逐年下降。肌肉力量下降会造成以移动机能为代表的各种运动机能的下降,导致老人运动量不足。其结果就是让肌肉力量的进一步退化,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不管是预防行动障碍还是失能老人的治疗,最有效的方式都是利用各种康复器械让老人定期进行康复运动,逐步恢复肢体的运动技能。
比如基于仿生学和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外骨骼机器人,不仅能为老人提供准确合理助力和步态引导,还能对老人进行身体支撑,实现全方位保护。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康复器械设计的医院,往往造价高昂且占地面积大。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涌现出了类似外骨骼机器人医院等机构用户,而且在个人用户普及方面也有巨大潜力的康复产品。
2)慢性病患者群体的康复需求
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计生委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医改联合研究报告指出,全国现有慢性病患者近3亿,其中存在康复需求的超过1亿。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报告显示,我国脑卒中(俗称中风)患病人数高达万,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是中风的重要发病因素,这些都是老年人常见的高发病。
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很多中风患者经过及时和规范的治疗生命可以得以延续。但往往因大脑中枢神经的损伤而残留诸如肢体、运动、语言障碍等后遗症。
对中风患者来说,要想摆脱后遗症的影响必须进行长期甚至是终生的康复治疗和训练,主要包括面瘫的功能训练、语言吞咽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和肢体功能训练等等。
有数据显示,在脑血管意外存活患者中,积极康复治疗和后续康复训练可使90%患者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30%患者恢复工作。
同时根据相关机构统计,75%的慢性病患者因便利性希望选择家庭康复,自我诊断、自我护理、自我康复训练的意愿强烈,简便易用的康复设备市场需求巨大。
3)康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与庞大的康复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目前康复服务能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康复床位严重不足、居家康复器械相对匮乏。
根据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医院家,这意味着全国个城市平均每个城市拥有医院。
《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年)》医院的床位目标是每千人0.5张,事实上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千人口康复床位仅为0.18张,上海千人口康复床位为0.13张,远远低于发展规划。
《杭州市年老龄事业统计公报》显示,杭州失能老人3.14万人,半失能老人6.92万人,需要就医康复的老人高达10万,而全市各类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加起来的床位不过张。
这意味着我国康复医疗市场未来存在3倍以上的发展空间,华创证券年的研报预测年我国康复医疗产业规模可能会达到上千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大于18%;如果按照发达国家标准,则市场规模会在亿人民币以上。
另一方面康复床位的长期不足也给居家康复市场带来了发展机会,近年来陆续有厂商推出了消费级的康复器械产品。
但总体来看,消费级康复器械现阶段存在选择较少,价格不够亲民的问题。以帮助恢复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为例,价格都在10万元以上,大部分患者只能通过租赁的方式使用。
同时康复训练一般都需要专业人士指导完成,居家场景下如何让消费者轻松掌握康复器械的使用方法,这是厂商在开发这块市场时必须解决的问题。
惠云康复信息管理系统(RMHS)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病史采集、康复评定、电子病历、康复治疗、随访、预约排班、绩效统计等为一体打造的专业化信息平台,系统将科室下的不同人员,如医生、护士、评估师、治疗师的工作整合在一起,按照标准的业务流程进行操作,并通过便捷的移动应用(医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