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机能障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什么是构音障碍科普篇
TUhjnbcbe - 2021/4/26 18:53:00
引言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有些孩子甚至成人吐字不清、说话费力,与人交流十分困难。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夹舌头、大舌头,很多人以为是天生的或是由家庭教育引起的,因此不少家长都觉得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赶上同龄人。这种说法不仅片面、主观,而且在某一种程度上存在着相当大的误区。其实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现象,归根结底都与构音障碍有一定的关系。

01

构音障碍的定义

构音障碍(dysarthria):是指因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造成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瘫痪,或肌张力异常和运动不协调等而出现的发声、发音、共鸣、韵律、吐字不清等异常。构音障碍言语损害的程度与神经肌肉受损的程度是一致的。言语肌群的运动速度、力量、范围、方向和协调性影响着言语的清晰。

构音障碍常见于脑血管意外、脑肿瘤、脑瘫、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小脑损伤、帕金森、多发性硬化等。

02

病因

孩子出现构音障碍的病因,要从语言发育的机制谈起。语言发育绝不仅仅是嘴巴和舌头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耳朵的问题,和大脑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人的大脑在处理语言的时候,它分为几个区,最重要的区域是和发音清晰程度相关的区域,在大脑叫做布洛卡区。大脑的布洛卡区,也不是仅仅单独完成这个工作的,它还和大脑别的区域一起共同地来理解,倾听和说出正确的语音。

在这个环节当中,也就是从语言的听取到语言的理解和处理,再到语言的输出,也就是我们的说话,都是在大脑的严密控制下完成的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者有一些结构上的异常都会导致构音障碍。

主要的病因包括早产、脑瘫、唐氏综合征、中枢系统神经性疾病、各种疾病的后遗症等。

03

构音障碍的分类

1.运动型构音障碍

①痉挛型构音障碍(中枢性运动障碍,一般表现为说话费力,音拖长,不自然的中断,音量、音调急剧变化、粗糙音、费力音、元音和辅音歪曲、鼻音过重)。 

②迟缓型构音障碍(周围性构音障碍,表现为不适宜的停顿、气息音、辅音错误、鼻音减弱)。 

③失调型构音障碍(小脑系统障碍,主要表现元音辅音歪曲较轻,主要韵律以失常为主,声音的高低、强弱、呆板、震颤、初始发音困难、声音大、重音和语调异常、发音中断明显)。 

④运动过强型构音障碍(锥体外系障碍,构音器官的不随意运动破坏了有目的运动而造成元音和辅音的歪曲、失重音、不适宜的停顿、费力音、发音强弱急剧起伏、鼻音过重)。 

⑤运动过弱型构音障碍(锥体外系障碍,由于运动范围和速度受限,发音为单一音量、单一音调、重音减少、有呼吸音或失声现象)。 

⑥混合型构音障碍(运动系统多重障碍,其表现为上述各种症状的混合,多种或单一不定)。其好发人群广泛。

2.器质性构音障碍

由于构音器官的形态异常导致机能异常而出现的构音障碍。65%多数发生于先天性,如脑缺氧和脑损伤。小儿出生时,由于难产等原因造成小儿缺氧或脑损伤,使得大脑中负责语言的部分发育不良,结果造成构音器官的形态异常(如兔唇、唇腭裂),主要表现为口语的发生和发展的迟缓,或一直无主动性语言,只能被动地用简单词语回答问题。

3.功能性构音障碍

错误、混淆的构音呈固定状态,但找不到病因,即构音器官无形态异常和运动异常,且听力正常。可能与言语的听觉接受、辨别、认知因素、获得构音动作技能的运动因素、语言发育的某些因素有关,大多可通过构音训练完全治愈(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在类型的判断方面:运动性构音障碍是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病变造成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脑瘫、肌张力异常和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多见于脑瘫);器质性构音障碍是由于构音器官的形态,结构病变所致(比如:腭裂、舌系带过长);功能性构音障碍又称发育性构音障碍,是指发音错误的表现为固定状态,但无明显原因且构音器官无形态异常和运动功能异常(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在评定方面,运动性构音障碍主要是针对神经反射方面检查,其次是器官方面;器质性构音障碍评定主要针对构音器官方面;而功能性构音障碍主要是依靠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发音错误。

04

构音障碍的评定

构音障碍的评定包括构音器官检查和构音检查,不仅可以检查出儿童是否存在运动性构音障碍及程度,而且对治疗计划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部分:构音器官检查:部位、形态、程度、性质、运动速度、运动范围、肌力、运动的精巧性、准确性和圆滑性。Ⅰ:呼吸(肺)、Ⅱ:喉功能、Ⅲ:面部、Ⅳ:口部肌肉、Ⅴ:硬腭、Ⅵ:腭咽机制、Ⅶ:舌、Ⅷ:下颌(咀嚼肌)、Ⅸ:反射。

第二部分:构音检查:有单词检查用图卡50张,主要从会话、单词检查、音节复述检查、文章水平检查、构音类型运动检查。

END

-

-

湖北省*冈市西湖二路与沿江大道交汇处

有趣的灵*在等你长按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是构音障碍科普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