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喜欢上了熬夜·
据《中国睡眠指数报告》调查显示,近60%的人不愿早睡。在《关于大学生熬夜状况的调查》中,提到97.73%的大学生有长期性熬夜的习惯。熬夜已经成为当代人的“新常态”,大学生则更是熬夜群体的主力*。知道熬夜的危害,却又选择小心翼翼的熬夜,这又是为什么呢?
熬夜的定义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中将熬夜定义为“因事通宵或至深夜忍困不眠”。
根据人类生理及内分泌规律,通常将入睡时间超过23点界定为熬夜。
为什么会长期熬夜
1.缺乏对时间的合理规划
“晚上效率高,DDL前写作业效率会很高”我们很多人会把这个当成熬夜的借口,给自己造成我很努力的假象;“再等等”的拖延症,给自己限制整点做事情,一旦错过这个整点,再等到下一个整点,形成恶性循环。
2.蔡格尼克效应
蔡格尼克效应是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经处理完的事情印象更深刻,人类天生有种想把事情完成的驱动力。
因为蔡格尼克效应,我们一旦在手机上接触到信息,就会有想把它完成的冲动。即使知道很晚了,也会抱着手机不断的刷剧,不断看小说,想把这些都看完,结果一直刷刷刷,刷到深夜。当然这也不全是蔡格尼克效应的影响,还有一部分是自己自控力较差的原因。
除此之外,蔡格尼克效应还有一种体现。白天若有考试、工作、人际冲突等未完成或完成不满意的情况,这会使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记忆,我们难以平复其带来的不良情绪,从而造成失眠。
3.心理补偿机制
“心理补偿”是一种防御机制,当人们白天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工作、处理人际关系,需要通过占用晚上的时间做自己愿意完成的活动,以弥补自己对时间“错失”的遗憾。
这种补偿心理带来的报复性熬夜行为,在短时间内是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内心对生活的焦虑、不满和不安的,可以暂时帮助我们逃离现实生活,让我们体会到白天体会不到的掌控感。
4.失眠障碍
失眠障碍是指失眠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满意度不足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失眠障碍往往会伴随着家庭、社会、职业、学业或者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
失眠障碍需要科学严谨的评估诊断。通过全面评估,制定良好的治疗方案,运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相适应的治疗方法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
长期熬夜的危害
!
生理上
1.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失调,皮肤受损、掉发。
2.心脏功能衰竭,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3.胃粘膜损害和肝功能受损。
4.免疫力降低,癌症发病率升高,同时免疫力的降低会易感冒、易过敏、精神不振。
5.长期熬夜会影响瘦体素分泌,不利于脂肪分解,引起肥胖。
6.记忆力减退,头昏脑涨,注意力不集中。
!
心理上
1.引发焦虑,情感波动大,烦躁不安,容易患上焦虑症。
2.增加孤独感,容易导致他人和社会的主动隔离,严重会造成人格失常。
3.容易抑郁,会助推消极倾向的产生,将自己封闭起来,出现抑郁情感。
4.长期熬夜还容易引发轻微精神失常。
熬夜对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严重则会反过来影响睡眠质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减少熬夜及其伤害的对策建议
1.制定时间规划,严格要求自己
2.做好睡前准备,减少睡前手机浏览
3.尽可能睡前洗澡,这样大脑会发射低频脑电波让人睡觉前保持一个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
4.轻柔的音乐,让我们获得更稳定的情绪。
5.加强运动,改善身体机能
6.调节饮食,调理身体
7.若不得不熬夜,则熬夜前先睡1-2小时,即便无法入睡也要躺在床上闭目养神,能起到休息作用。
在平日里,我们可能做不到完全拒绝熬夜,偶尔我们也会整夜畅谈,又或者在突发灵感的晚上洋洋洒洒写下一首首诗。但是长期熬夜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以别再熬夜了,早点睡吧!
参考文献
[1]高峰.熬夜的危害[J].新农村,(10):41.
[2]郁梅.那些熬夜的年轻人:我们舍不得睡[J].幸福家庭,(10):32-33.
[3]艾娟,张博凡,*文馨,邹明萱,吕卓琳,*雨霞.青年学生报复性熬夜与手机成瘾、时间管理的关系[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3(02):15-18.
[4]顾平,何金彩,刘艳骄,潘集阳,孙洪强,王广海,王莞尔,吴惠涓,詹淑琴,张斌,张继辉,张卫华,周俊英,陈贵海,韩芳,何国华,*志力,贾福*,江帆,陆林,荣润国,唐向东,汪卫东,王玉平,张熙,赵忠新.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A].中国睡眠研究会(ChineseSleepResearchSociety)、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睡眠研究会东北睡眠工作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暨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会议手册[C].中国睡眠研究会(ChineseSleepResearchSociety)、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睡眠研究会,:10.
[5]张凤娇.教您如何减少熬夜伤害[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09):52.
撰稿:德吉央宗
排版:邢子怡
审核:陈一佳孙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