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水平不断的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逐年的下降,但幸存者中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通常好于上肢功能恢复,据统计约有85%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受损,发病3个月及4年后仍分别有75%、50%患者存在上肢功能障碍(1-3)。这些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有多种表现形式,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手功能。对患者ADL的影响极其严重。
运动障碍也可称为运动控制障碍,运动控制定义为调节或者管理动作根本机制的能力。根据Horak的运动控制理论,“正常控制是指中枢神经系统运用现有及以往的信息将神经能转化为动能并使其完成有效的运功功能。
运动控制的三种方式:
1.反射性运动:反射性运动形式固定,反应迅速不受控制。主要在脊柱水平控制完成。
2.模式化运动:模式化运动有固定的运动形式,有节奏和连续性的运动,受意识控制。主观意识只要控制运动的开始与结束,运动是由中枢模式调控器调控。
3.意向性运动:意向性运动是指整个运动过程都受主观意识控制,是有目的的控制,需通过运动学习来掌握,随着不断进行运动而趋于灵活,并获得运动技巧。
运动控制障碍在上运动神经元UMN性神经瘫痪的患者中十分常见,但往往容易忽视和误导。其病理生理的核心是动态畸形(肌肉失神经控制而导致的肌肉力量失衡)和静态畸形(长期活动障碍导致肌肉及结缔组织的继发性挛缩和骨关节畸形)。
上运动神经元UMN综合征指由于神经中枢本身或传导系统发生损伤或病变,下运动神经元功能过度释放,出现肌肉痉挛或过度活跃,同时往往合并有拮抗肌的软弱和低张力,导致肌肉活动失平衡,表现为运动时肢体难以发动、调节和维持精确的动作,严重时导致运动失能。长期运动控制障碍可继发性导致肌肉萎缩以及肌腱和关节挛缩,也可发生骨化肌炎和骨关节畸形,加重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身体活动。
脑卒中患者由于中枢神经损伤极易造成运动功能障碍,形成运动功能障碍的原因包括:康复介入时间较晚、肌肉神经元继发改变(挛缩、痉挛、废用)、健侧代偿、病人陷入无效的刻板运动模式等。
改善方法
评估:上肢活动分析目前较多采用的是Brunnstrom、Fugl-Meyer评估。
生物力学分析以分析患者运动控制障碍程度为目的,临床采用简单目测结合体检的方法,可以得出较为接近的结论,但是比较难以精确定量评估。
上肢痉挛模式特点
肩胛带后撤下沉
肩关节内收内旋
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
腕关节掌屈尺偏
手指屈曲
训练方法
肩关节核心稳定训练
肌肉的协调训练
肩关节附近韧带的改善
肩关节活动度保持
任务导向型训练
ADL训练
[1]HellerA,WakeD,WoodV,etal.Armfunctionafterstroke;measure-mentandrecoveryoverthefiratthreemonths.JNeurolNeurosurgPaychiatry,,50:-
[2]BroeksJ,LankhoratG,RumpingK,etal.Thelongterm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