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是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二、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指的是由于孕期内外环境、新生儿期内外环境、环境因素、性别因素、养育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患儿出现以前庭平衡障碍、触觉防御障碍、本体感觉障碍、视听觉及嗅觉语言障碍等症状。一般经过感统训练治疗后患儿的各项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高。感觉统合失调好发于3~6岁儿童。
三、感觉统合失调的病因
1.妊娠期及新生儿期内外环境
孕期及产后母亲的情绪持续低落,不爱运动、经历辐射、疾病或者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胎儿患感觉统合失调的概率,且在研究中发现剖宫产出生的儿童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几率较大。
此外,妊娠期出血、母亲骨盆狭窄、胎位不正、父亲年龄偏大、早产等因素都会增加感觉统合失调的风险。
2.环境因素
研究表明,婴幼儿、儿童生活环境中的污染物比如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空气的湿度都与感觉统合失调相关。
3.养育方式
居住环境狭小、拥挤,缺少身体活动以及父母过于溺爱的儿童更容易患有感觉统合失调。可能是由于环境狭小、以及家人过度保护,使得儿童缺乏运动,同时也缺乏感知功能训练。其次,婴幼儿早期发育中的爬行不足,过早使用学步车等限制爬行、父母对子女长时间的否定、不认可,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远多于参加户外活动也会增加患感觉统合失调的风险。
4.性别因素
研究表明,男孩在6~9岁的感觉统合功能相比同龄、同阶段的女童发育较晚。
感觉统合失调的患儿,与正常的同龄孩子相比,可能会出现前庭平衡障碍、触觉防御障碍、本体感觉障碍、视听觉语言障碍及嗅觉障碍等临床表现。比如行为动作的不协调、分不清左右方向、学习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接触时,可能会出现过度防御状态以及情绪反应过度。
四、感觉统合失调典型症状
感觉统合失调的患儿主要会出现前庭平衡障碍、触觉防御障碍、本体感觉障碍、视听觉语言障碍及嗅觉障碍等临床表现。
1.前庭感觉障碍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患儿不愿意改变头部位置、无法维持身体平衡、注意力不够集中、视觉追踪能力较差。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患儿还会存在弯腰、下蹲的时候动作缓慢、笨拙、分不清左右、无法精确控制笔尖、在阅读文章时会出现跳字或跳行的情况、多动或走路不稳易摔倒、容易疲劳、害怕下楼梯等。
2.触觉防御障碍的表现
患儿主要表现为对疼痛、温度、压力等异常敏感。
觉醒度失调而引发过度紧张和焦虑等、排斥身体被触碰、对衣物材质和食物质地的挑剔、喜欢吃手指咬衣服、口齿发音不清、动作笨拙、胆小或脾气暴躁等,比如患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愿与他人交谈,喜欢一个人独处,社交能力较差,性格孤僻等。
常常还会缺乏一定的自我意识,并且学习能力较差。
3.本体感觉障碍的表现
患儿主要表现为动作笨拙、僵硬、粗鲁、笨手笨脚,自理能力差,同时也影响胆量和自信心等,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弱。比如系鞋带困难、拉拉链动作困难,吃饭容易出现呛咳,在进行幅度较大的运动时会出现头晕的症状。
4.视听觉语言障碍的表现
患儿在视觉方面可能会对光线、颜色过于敏感,会对画面的局部较为
通过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触觉板等器械强化皮肤、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辨识感觉层次,调整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
适应症:爱哭、胆小、情绪化、怕陌生、笨手笨脚、怕人触摸、发音不正确、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闭、体弱多病等。
2 、前庭平衡觉训练
通过圆筒、平衡踩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梯、平衡台、晃动独木桥、袋鼠袋、圆形滑车等器械调整信息及平衡体系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组织健全,前庭平衡觉及视听能力。
适应症:身体灵活度差、姿势不正、双侧协调不佳、多动、爱惹人、语言发展迟缓、视觉空间不佳、阅读困难、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学习能力及习惯难以培养。
3、弹跳训练
通过羊角球、跳跳床等调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觉体系,强化触觉神经,关节信息,促进左右脑健全发展。
适应症:站坐无相、姿势不正、情绪化、身体灵活度不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展迟缓、阅读困难、胆小、情绪化、笨手笨脚、视觉判断不良、触觉发展不良、关节信息不足。
4、固有平衡训练
通过独脚椅、大陀螺、脚步器、竖抱筒等调整脊髓中枢神经对地心吸力的协调,强化中耳平衡体系,协调全身神经机能,奠定大脑发展基础。
适应症:多动不安、易跌倒、脾气急躁、好惹人、语言发展不佳、缺乏组织能力及推理能力、双侧协调不良、手脚不灵活、自信心不足。
5、本体感训练
通过跳床、平衡台、晃动独木桥、滑板、S形垂直平衡木,圆形平衡板等强化固有平衡、前庭平衡、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灵活身体运动能力,健全左右脑均衡发展。
适应症:语言发展缓慢、笨手笨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情绪化、组织力及创造力不足。
6.日常训练
首先我们可以准备各式各样的、安全的玩具,包括平衡木、秋千、滑板车等。接下来需要让孩子自主选择想要玩的玩具,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积极参与进来,在游戏的过程当中,根据患儿的感觉以及动作设定一些特定的动作锻炼孩子肌力及肌耐力、柔软度,让孩子通过游戏,提高对于感官信息的处理能力,逐渐锻炼出孩子的独立性,为其今后社会参与能力打下基础。
感觉统合失调的患儿,在接受感觉统合训练之后,该患儿的精细操作、辨别、反应等能力会明显得到提高,并且能够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