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是不可逆的,走过青春期,也必将迎来更年期。
迟暮之年也可以活出豆蔻之美。既然无法阻止岁月的变迁,那我们就了解它(老年期),与它携手度过一个有质量的晚年。
老年期是指60岁至衰亡的这段时期。
老年期总要涉及“老化”和“衰老”两个概念。
老化是指个体在成熟期后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学以及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
衰老是指老化过程的最后阶段或结果,如体能失调、记忆衰退、心智钝化等。
自古至今,个体心理老化的原因一直是人类探索的热点。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了解,一是从个体出发,二是从个体与社会关系出发。
以个体变化为重点的老化理论有遗传学说、行为老化学说等。
遗传学说认为,衰老是按遗传程序实现的,是有规律的退化。并有研究发现,双亲的寿命与子女的寿命有很高的相关度。
行为老化学说认为,行为老化是随年龄增长,对刺激的反应时间会延长,学习能力、理解力会减弱,记忆力逐渐衰退等。
目前来看,这两种学说都具有片面性。
以个体与社会关系出发的老化学说主要有疏离学说和适应学说。
疏离学说认为,老年人与社会的脱离是造成个体老化的主要原因,并且这种脱离现象是由内部的变化造成的个体与环境的疏远。
适应学说认为,老年期的主要变化是人际关系的改变。老年人的不安感与人际交往的频率成反比,与人交往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自尊和自信心,作为一种适应手段,老年人必须杜绝自我封闭的生活方式。
人的老去是个复杂而不绝对的过程。
感知觉是衰退最早、变化最明显的心理活动。
1.老年期视觉减退
老年人出现的视力问题主要表现为:
视觉敏锐度下降(在正常距离内看清物体的能力减弱)视野缩小(与中央视觉相比,边缘视觉明显衰弱)聚焦能力减弱(距离变化时,双眼聚焦于物体的能力衰退)暗适应(从强光下进入暗处)所需时间延长。2.老年期听觉减退
据调查研究发现,65%的老年人听力减退,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听觉敏锐度逐渐丧失,对高音的听力减弱尤为明显。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50-60岁是中国人听力减退的转折期,60岁以后逐渐下降,80岁以后下降明显下降。
老年期味觉、嗅觉和触觉迟钝
50岁以后,各种感知觉出现退行性变化,60岁以后衰退现象明显。
3.老年人记忆衰退的年龄趋势
研究表明,40-50岁期间出现较为明显的减退,其后基本上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70岁时记忆衰退的一个关键期,此后便进入更加明显的记忆衰退时期。
老年期记忆衰退的特点
记忆老化并非记忆的各个方面全面或同时减退,衰退的速度和程度因记忆过程和影响因素等的不同而呈现出老年人记忆衰退的特殊性。
老年人机械记忆衰退明显,意义记忆较机械记忆衰退为慢。再认(事物重新展现在眼前)能力表现出逐渐老化现象,但再认比回忆保持较好。识记和回忆“姓氏”最难。“姓氏”的回忆化在50岁后就出现减退趋势,60岁以后减退日益明显,80岁组的成绩仅仅是20岁组的30%。所以,识记和回忆人的姓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烦恼。老年人的主要记忆障碍
老年记忆障碍主要在于信息提取困难老年人记忆障碍是编码储存(记忆的过程)和提取过程(回忆)相互作用的结果老年人较少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研究表明,80岁组的老年人中只有4%的人运用记忆方法(意义练习法、分类法、联系实际法、想象法等)。
老年记忆的变化具有可塑性,为了改善老年的记忆,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干预并发掘记忆潜能。
做好以下五点,可以延缓和弥补老年人的记忆减退:
尝试同时利用多种感官。同时采用耳听、眼看、口诵、手写等多种感知动作加强记忆。生活规律,必要的事情可以写备忘录。给自己多些耐心,放缓学习和做事的步调,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培养不急不慌的做事态度。有意识地进行改善记忆的训练,提醒自己注重运用记忆策略。如运用复述、背诵、归类、创编联系、联想、组合、想象等有效记忆方法以加强记忆效果。运用心理暗示,增强记得住的信心,不能背“遗忘”的包袱,以顽强的意志改善记忆,延缓记忆衰退。每个感官都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健康运用,可以有限延缓衰老。
对老年期的退行性变化和对老年期生活有心理准备
对老年期生活的心理准备,应包括对生理机能的衰退、心理上的进行性变化、退休等社会角色与活动的变化等方面做好思想准备。
这些方面都是人生历程中自然的发展变化,需要坦然面对的勇气,需要做好迈向新的人生阶段的准备。
1.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
当老年人失去了某种角色和活动能力,较好的适应方式就是角色和活动方式的转换,这种转换的主导因素是个体寻求适应自己的活动内容并积极参与,从中获得新的满足感。
如安排好退休后的生活。有条件者,应尽量继续发挥余热,参加一些适合自已体力和专业的社会活动。没有条件者,也要培养兴趣爱好,如跳舞、画画、下象棋、钓鱼、练习书法和上老年大学等,使生活丰富多彩。
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应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脑力活动,如郊游、打太极拳、读书看报、看电视等。只要合理安排各种活动,就会感到生活充实,情绪乐观,这有利于克服老年人常有的老朽感、颓废感和空虚感,起到延缓和推迟衰老的效果。
2.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
人的一生从小到老都在体现自我的生活价值。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活到老,学到老。
关于“家庭”一项有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子女关心体贴老人,主动帮助父母做事情;
第二、经常与老人交流沟通,相互理解,和谐相处;
第三、子女为人正派,有上进心,努力工作,不让老人操心;
第四、夫妻关系和睦、互敬互爱,感情上相互依恋,生活上相互照顾。
研究表明75%的老年人第一位选择的是第四条,可见老年夫妻恩爱时老年精神愉快、生活幸福的最重要支柱。而其余三条则是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是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老年人常有孤独感,遇到烦恼需要有谈心的对象。谈心的对象主要是亲人、老朋友、老同事和近邻,老年人可以在沟通过程中交流所感,从中得到精神安慰,体验亲情和友谊的满足感。
延缓衰老是主要目的,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