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机能障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心健康,身和谐
TUhjnbcbe - 2022/12/31 21:51:00

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由来

为了唤起公众的心理健康意识,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随后的十多年里,许多国家参与进来,将每年的10月10日作为特殊的日子: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PsychiatricAssociationWPA)在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工作,并能够为其居住的社区做出贡献。今年是第2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生活的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我们变得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去好好的陪伴家人,更没有时间去倾诉我们自己内心的苦恼和郁闷。

尤其是今年经历了新冠疫情。就如钟南山院士所讲,让重视新冠患者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和精神上的健康。在8月27日的记者会上,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上称,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数百万人的精神健康。

世卫组织表示全球范围内,精神健康已经是一个被忽视的健康问题。全球有近10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问题影响,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精神健康存在问题,但是只有少数人能享受高质量的咨询和治疗,在中低收入国家,患有精神疾病、神经和药物滥用问题的严重,有75%以上的人不能享受任何治疗。

世卫组织还呼吁大规模增加对精神卫生的投入。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我国第一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有11%~15%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可能具有轻到中度心理问题;2%~3%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的心理问题。

但是很多人对精神疾病的印象仍然停留在电视剧中出现的“疯子”形象,对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有所顾忌,带着偏见的眼光看待。这也导致了很多精神疾病患者不愿意或不敢接受治疗和心理干预,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

有些疾病“病在身,根在心”

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曾受到过情绪的影响。例如压力可以使我们的头痛加剧,在竞争激烈和令人振奋时我们反而可以忽略疼痛和疲劳,这是因为精神与躯体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事实上好多身体的疾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在医学上称之为“心身疾病”,几乎涉及了全身各个系统。

比如焦躁过度的心理易通过副交感神经而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溃疡;心理应激反应还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导致甲亢、糖尿病等。

心理健康

我们如何行动

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主动学习和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在身体疾病的治疗中,要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自我调适不能缓解时,可选择寻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使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

合理设定目标。学习基本的减压知识。积极寻求人际支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正确认识抑郁、焦虑等常见情绪问题

一过性的或短期的抑郁、焦虑情绪,可通过自我调适或心理咨询予以缓解和消除。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可以通过药物、心理干预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治疗。

出现心理行为问题要及时求助

向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寻求专业帮助。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自己有病,更不等于病情严重,而是负责任、有能力的表现。

精神疾病治疗要遵医嘱

诊断精神疾病,医院医院专科门诊。确诊后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治疗过程遵医嘱。

关怀和理解精神疾病患者,减少歧视

精神疾病可防可治,尊重精神病人,不歧视患者。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照护者提供支持性的环境。

科学合理睡眠

促进心理健康

良好的睡眠

不仅是健康的重要标准,

也是人体通过自身调整,

恢复机能和精力,

抵御和化解疾病风险的

重要途径,

是维护健康十分关键的因素。

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应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应不少于8个小时,成年人每天应保持7至8小时睡眠。

规律作息

夜眠昼行、起居有常是人的生物性需求,每个人都应根据自身情况,养成相对规律的工作、学习、娱乐、休息习惯。坚持每天同一时间段睡觉,不要熬夜,有条件的午休20至30分钟,节假日也要注意规律睡眠。迫不得已熬夜后要及时补充睡眠。

积极调适心理

造成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是心理问题,要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掌握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整方法。白天要有适当活动量,睡前不宜进行剧烈运动、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听音乐、深呼吸等放松训练有助于睡眠。

声明: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心健康,身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