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柯静
“困了我10来年的帕金森病,吃药多年已经完全没有效果了,没想到手术开刀以后,手和脚都不抖了,而且摆脱轮椅后可以自己走路了!”,上周,67岁的邓大医院进行开机和调控,开机后,邓大伯激动的离开轮椅站了起来,绕着科室走了两圈。一个月前,邓大伯做了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相当于在脑子里装了“遥控器”,让他重新站起来了。
邓大伯回忆,10来年前开始感觉行动总是比别人慢半拍,穿衣扣纽扣和穿鞋系鞋带的动作笨拙,需要反复多次才能穿上衣服和鞋子,同时手和脚开始不由自主的抖动无法停下来,医院检查,确诊为“帕金森病”。刚开始靠吃药控制,吃一颗药可以管半天,到后来药吃的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差,近一两年吃完药后只能有半个小时的效果,而且越来越严重,甚至无法走路,手脚也抖得厉害,生活几乎无法自理。
这些年,为了”这毛病“,医院,药吃了不少,但症状仍然逐渐加重,直到一个月前,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孙伯民教授团医院神经调控中心坐诊,找医院陈书达主任,通过孙伯民和陈书达两位专家团队的仔细评估后,建议给与脑起搏器手术(DBS)来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邓大伯预约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脑功能障碍神经调控中心的DBS手术,没想到手术后脑起搏器一开,他就可以下地走路了。
“如今手脚都不抖了,也能下地走路了,生活明显改善了,对于这个手术我非常满意。”邓大伯激动的医院神经外科陈书达主任的手,热泪盈眶。
脑起搏器是什么?他的神奇并不只是用于帕金森
“帕金森病是一种原发性疾病,主要表现震颤、僵直、行动迟缓等症状。早期药物治疗作为首选,随着疾病的进展,许多患者面临着药物维持时间短,药效变差,还会出现药物副作用,比如异动症、“开关”现象等。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也就是我们通常听到的“脑起搏器”,它能够有效控制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对帕金森症状的控制可以长期有效。此外,现在脑起搏器的运用已经相当广泛,已经在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精神疾病(如强迫症、神经性厌食症、重度抑郁症、成瘾)、难治性癫痫等许多疾病治疗中发挥良好效果,特别是在重度强迫症和酒精或*物成瘾性疾病方面疗效确切。”陈书达主任介绍说。
脑起搏器手术是在大脑的特定核团中植入电极,通过微电极释放高频信号,将“使坏”的神经元本身的异常信号压制住,使其“麻痹”不再捣乱,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电压、脉宽、频率等参数,以达到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效果。
12月15日(下周三)下午开展义诊医院孙伯民专家团队医院,送出40个义诊号
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孙伯民教授团队,对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有着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该团队每年DBS手术量达到上千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重度帕金森病患者、强迫症患者以及成酒精或*物成瘾性患者。
医院已与医院开展合作,每月医院定期派专家来医院开设门诊,脑起搏器手术可直接“家门口”预约医院专家主刀.
下周三下午,医院将举行脑功能障碍义诊活动,邀请医院孙伯民主任及占世坤主任现场坐诊,同时,医院的专家也在现场为大家服务。
义诊号40个,凡是DBS手术疗效理想的疾病: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精神疾病(如强迫症、厌食症、抑郁症、成瘾)都可以现场评估是否适合做手术;已做过DBS手术的患者,可现场进行调控。
有评估需求的患者,可扫